古典诗词赏析: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时间:2022-04-19 08:1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典诗词赏析: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赏析

《和练秀才杨柳》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作品。此诗写折柳惜别的情景。前二句用比喻道出杨柳枝的色泽,点明送别时间,表明不舍之情;后二句以春风喻指送行人的情意,含蓄地表达了行者与送者之间的真挚友谊。全诗意境优美,措辞婉曲,隐别意于杨柳枝之中,别有一番韵味。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简介:

杨巨源755—?)唐代诗人。字景山。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登进士第。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有集五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注释:

诗题一作折杨柳,乐府?歌曲,属横吹曲。

曲尘丝: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尘:一作烟。 向:一作肯。 译文:

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赏析: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即指此事。这首诗虽未指明地点,细味诗意,可能也是写灞陵折柳赠别的事。

诗的开头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初春,水边(可能指长安灞水之畔)的杨柳,低垂着象酒曲那样微黄的长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行者驻马,伸手接过送者刚折下的柳条,说一声:烦君折一枝!烦者,劳也,是行者向送者表示谢意。这一情景,俨然是一幅灞陵送别图。

末两句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从语气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来,此时此地,万物之中只有春风最相爱惜,虽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风还是殷勤地吹拂着,真是多情啊!诗句以物比人,蕴含深情。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本,犹如行人将别。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将送行者比作春风。意谓,只有您如春风殷勤吹拂折柳那样,带着深沉真挚的感情来为我送行。只有您对我这个远行人最相惜呀!这层意思正是烦君折一枝所表现的感激之情的深化和发展。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而贴切,堪称巧比妙喻。

这首诗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在行者眼里看来,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仿佛就是前来送行的友人。这是一种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本来是无情的东西,看去也变得有情了。正如宋谢枋得评此诗时所说:杨柳已折,生意


何在,春风披拂如有殷勤爱惜之心焉,此无情似有情也。这种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的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所常用的,如唐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云: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宋刘攽《新晴》诗曰: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都是移情于物,我国古代文学评论称为物色带情(《文镜秘府论·南·论文意》。这不是一般的拟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态服从人的主观精神,成了人的象征,而是让人的主观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态,保持物的客观形象。 我们说末两句耐人寻味,主要是采用了巧比妙喻和物色带情的艺术手法,这正是此诗成功之处。

名家评论:

《苕溪渔隐丛话》《复斋漫录》:予读唐杨巨源江边杨柳曲尘丝之句,不知所本。后读刘梦得《杨柳枝》词云;风阀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曲尘丝。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乃知巨源取此。 《鹤林玉露》:唐人柳诗水边杨柳曲尘丝……,朱文公每喜诵之,取其兴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孟庄曰:遇物生情,才得作绝三昧。 《删订唐诗解》:唐云:柳如烟丝,折以赠别,而春风吹拂,更是有情:此就题翻意法。吴云:言春风之不忍于柳,以见离别之苦。 《古今词统》:徐士俊:他人说风妒花,此翻说风惜花。 《湘绮楼说诗》:王闿运:因景造情,婉而多致。 《唐人绝句精华》:宋谢枋得评曰:杨柳已折,生意何在,春风披拂如有殷勤爱惜之心焉,此无情似有情也。仁人打子常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兴哀于无用之地,垂德于不报之所,与春风吹断柳何异!按谢氏此评,于诗人用意推阐至极,读诗中三四句,确有寓意。谢氏以比仁人君子应物之心,虽不免过高,然亦题中所有之义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5f05b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