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随笔

时间:2022-04-01 06:34: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三字经》的随笔

《三字经》所宣扬三纲五常,所告知的历史源流,以及探究知识所要熟知的文本等,都以教育为前提。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最初是一张白纸或是一快璞玉,画工或雕工都极为重要,稍有不慎,不仅不能尽善尽美,甚至会与善、美相去甚远。所谓,苟不教,性乃迁。苟误教,性亦迁。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进行解读。

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至关重要。“性相近,习相远”,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如悬梁刺股之类,精神可嘉,但方法不可取,不利于身体健康发展。又比如,其间涉及的七八岁能赋诗下棋的,可能仅是会下,并不精,即使精到,也是个别早慧儿童,并不适于推广过早过多对儿童进行魔鬼式训练。“昔孟母,择邻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强调的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尤其在基础及中学教育教育对象的人格意志正在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还需要家庭监督与学校教育齐头并进。

随着社会发展需要,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三字经》中一些当时适应社会需求的伦理纲常在今天已经大为落后,甚至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在教授经典精华的内容的同时,我们还要剔除糟粕。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是需要秉承的,但也要因时制宜。三纲中,君臣义属于封建社会的产物,我们可以归到五常中,变成朋友义。父子亲,父慈子孝不可置否,但不是一味顺从,作为晚辈要孝顺但也要对错误的做法委婉地提出异议,共同进步。至于,夫妻顺,妻子不是丈夫的的附属品,不是依附依赖地顺从,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关于受教育目的灌输的解读。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这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而优则仕,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并非过时,但教育的初衷是使人人格趋于完善,了解认识生存的世界,生活能力见长,这是一个求知求识的过程,在学习完善的过程为社会进步略尽绵薄之力。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至于光耀门楣,荫庇后代,那是额外的馈赠。

《三字经》中,列举了很多为人治学的书目。这些书目,有人会嫌之过少,有人会嫌之过多。在我看来,对于书,对于经典,不在于看了多少,而在于吸收了多少,做到了多少,切莫停留在口中之经,要付诸实践。对于书的内容,我们


应仔细甄别,不可一网打尽悉数尽收,这样于我们才有裨益。这大概才是《三字经》传世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920727102de2bd9705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