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 4.有感情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使用“画蛇添足”这一成语。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掩耳盗铃》,从中我们明白了,文言文读着让人觉得拗口,别扭,甚至有些难理解,但是同学们只要认真学习,就能从这些简短的文字中,明白更加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则新的寓言《画蛇添足》。 二、新授 (一)、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由读文,老师指导。 1、学生自己读。 2、教师出示下列生字词,指名读一读。(用小黑板出示) 祠者 赐 舍人 卮酒 相谓 遂 3、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4、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5、学生齐读。(播放古筝乐曲) (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五个层次的读书,其中前两次读书,就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接下来识字后在读书,就是让学生把字音度准确,做到正确读;老师范读,希望老师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诵读,激发学生的欲望,并在语速,停顿重音和语调方面,更学生初步的感知。接下来的指名读书集体评议,配乐齐读,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文言文朗读的特点,直到读熟、读通为止。) (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 1、教师导:其实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读懂它。而读懂文言文关键是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么怎样去理解文言文的语句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句。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用小黑板出示) 2、那么“祠者”、“舍人”、“卮酒”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 3、教师小结:对于不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看看注释,它能帮助我们读懂文言文。你再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教给孩子们,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可以结合书下注释进行。) 4、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学文言文后面的句子。学习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 5、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含有“之”字的句子,理解“之”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1)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之” 代词,指酒 (2)饮酒且饮之。 “之”代词,酒 (3) 吾能为之足。 “之”代词,指画的蛇 (4) 一人之蛇成。 “之”结构助词,的 (5) 子安能为之足。 “之”代词,指画的蛇 (6) 送孟浩然之广陵。 “之”,动词,去的意思 (7) 范氏之亡也。 “之”用于主谓之间 (对于“之”字的理解,只是知道它的意思即可,教师不必过多的去讲) 通过辨析,理解,孩子们感受到在文言文中,一个“之”字,有那么多种解释,和现代文形成对比,激发孩子们学文的兴趣,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6、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习作,读一读,品一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把学生在学习完“掩耳盗钟”一课后的改写练习中,发现的一篇典型习作,让孩子找到画蛇添足之笔,理解画蛇添足的意思。)幻灯片出示学生习作 7、课堂比赛: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创造性复述) 三、巩固练习 (一)成语填空 自相矛盾 揠苗助长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1、张晓明的计划( )漏洞百出,大家都反对。 2、小丽的这篇文章的结尾有着( )的作用,毫无( )之嫌。 3、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啊! 4、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5、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为时不晚吧! (孩子们在完成填空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辨析,知道了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哪个成语,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是两个歇后语,教师适时告诉学生,现在我们经常说的歇后语,有些源于寓言故事。 课外积累: (课件出示)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南郭先生吹竽——不会装会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四、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背诵这则寓言。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祠者赐酒 ---------画蛇饮之----------蛇成添足--------多此一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d5b68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