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农村小学生朗读唱读的几个有效方法(卢春)

时间:2023-02-17 19:08: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转变农村小学生朗读唱读的几个有效方法



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接触外界信息较少且受地方性语言的影响,读书总提不起调,形成了唱读的形式,读书平铺直叙、一字一顿。如何转变农村小学学生的朗读唱读,使其真正参与到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中去呢?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以范读为契机,引领学生朗读。

范读就是教师或教学辅助工具(电视机、录音机等)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让学生感到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朗读冲动。这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生正处于模仿性极强的年龄段,他们喜欢并乐意去模仿。我们通过范读,能够让学生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从而掌握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方法,从唱读向感情朗读转变,提高朗读水平。我在教学中常常使用教师范读课文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特别是起伏变化较大的文章,我更是一读再读,让学生从我的范读中感受文章内容,受到震撼,学会感情朗读。如我在教学第五册《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时,先用轻快、悠扬的语气读出了小山村的美丽与可爱;接着用缓慢的语气读出小山村由美丽到消失的过渡;然后用低沉的语气读出小山村的消失;最后用激昂、愤怒的语气读出人们破坏环境的恶劣行径。生听完我的朗读后心情由原来的高兴变得沉重。这时我就要学生放声读文。学生积极投入,模仿并感情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第三册的《坐井观天》时,我则采用了电视机范读的形式。我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听一遍故事内容(即配图课文朗读)。学生兴趣很浓,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身文中,从而感情朗读课文。由此可见,范读是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二、创设有利情境,激发学生朗读。

当我们置身于某个情景中时,会受到该情景的感染,或喜或悲。读书时语言情境同样有这样的效果。教学中我也采用这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如在教学第五册《七颗钻石》中的人物对话时,我使用了教师引读的形式来创设语言情境。我先用有气无力的语气读出:他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得说。学生很自然地就把过路人的话演得活灵活现,无须教师作过多的点拨,学生在上一秒钟老师的引读的语气中抓住了朗读的感情,读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样,音乐来营造美的氛


围,创设语言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也很大。由于音乐能以其特有的节奏和旋律来打动人,感动听众,显示艺术的魅力。曾听过有位老师这样上过《十里长街送总理》:他在导入处播放哀伤的音乐作为背景,以低沉的语气简介了当年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在音乐中反复自由读文。在后来的课上,学生的读无不把在场者的心揪住,真正读出了当时人们的感受。我在教学《荷花》一课时也借助了音乐创设情景来调动情感,烘托、渲染了荷花的美。通过悠扬、喜悦的音乐烘托,学生仿佛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把快乐的心情通过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学生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感受到文章的韵律美,加强对文章的美学感染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

三、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朗读。

我们知道,我们祖国的文字言简意深,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语义。正由于如此,我在教学朗读时也经常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段落或句子。第五册《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只要把人物的对话读好,就能体会文章的内容。在教学这个课时,我就采用抓住人物对话的一些动词和形容词来展开教学。当听到有书这个好消息时,大伙心里非常高兴。我就让学生找出表示大伙高兴的词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兴奋、“喊”“争先恐后”等词语。我让学生把这些词语理解透彻后使用师生合作读书的方式:我读叙述部分,学生读对话部分,我发现学生读的时候语气拿捏的很好。“喊”的时候大家都发自内心地喊起来;“争先恐后”更是把人带到了现场……这样的读就不会搅进唱读的旋涡中去了。

四、以学生为主体,巩固学生朗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朗读教学中也要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行为,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阅历不同,其对朗读的感受也应该不相同。我们要在朗读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受去读,读出自己的心声。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有选择的读段落或句子,不限制他们。读完以后还要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有时同一个句子就有好几种不同的读法。只要他们说出理由,讲明白自己的见解,我都会给予肯定。从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告诉我,他们不是千篇一律地读而是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朗读才会给听者带来惊喜。

当然,要想一下子把学生的唱读转变到朗读中来,不是一朝一夕、固定不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a8c0b9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