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说课稿 基本信息 学科 教师 课题名称 语文 郑奕秋 年级 单位 八年级 教学形式 多媒体 乐清市柳市镇六中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老王》 说课记录 说 教 材 内 容 ➢ 教学内容 将“爱的教育”作为目的培养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普通人的命运,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 教材所处地位 第二单元每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中心话题的。《老王》是杨绛的散文代表作,作者通过自己与老王的交往,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问题,因而处理教材时我将“爱的教育”作为目的培养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普通人的命运,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来归纳其性格特点,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 情感目标:让学生善待他人,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老王”的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同情关爱不幸者。 难点:为什么在那个年代,老王这么善良的人会生活的这么“苦”? 围绕教学的主题和对以往教学的改进创新。 由于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因而对本课我不是采用常用的阅读方式,而是采用互动性阅读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借助这样一种开放型的阅读活动,激起学生身上的文化素养与文本之间的碰撞,促进学生实现文化的构建和再建。 合作探究法 说 教 法 说 学 法 说 教 学 过 程 我将本节可设定为三个环节:、读认------读审------读创 (一)读认过程: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接近并体认《老王》一课固存的文化内涵-----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不幸者的关爱,对弱者的同情、尊重等等。 在整个教学开始之前,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最关注的是谁?”(他们的回答可能是朋友、亲人、偶像等等),这些都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人,而我的目的是要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普通人,尤其是其中一些弱者和不幸者,因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从画面上看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这样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思维,带着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文本中寻求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线索,理清本文的主旨(在这里我要求学生带着关切阅读课文走进老王的心灵) (2)要求学生找出描写老王形象的有关词句。 通过学生的阅读。让他们交流自己对文章线索、主题的理解,以及捕捉到的描写老王言行举止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初识老王是一个既“善”有“苦”的人。 (这一过程,教师既作为一个普通的阅读者参与,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并作为教学的组织着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二)读审过程 读审:学生就体认到的文化成分,调集以往的文化储备来观审,并与作者“交流”,也就是“品味老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设计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 如:(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很容易理解这句话字面上的意义。但我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这一句话的文化内涵。(其实这一句话就揭示了人物命运苦难的根源和社会背景------这都是极“左”路线的产物。) 另外,引导学生去品读“老王临终前送鸡蛋和香油”这一细节,并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分角色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四组讨论,然后让每一组派一个学生代表出来交流讨论后的成果。(其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明白是一个虽然生活得非常“苦”,却是一个相当善良且知恩必报的人。) (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作者观点的审查------扬弃------再建,即文化的构建过程。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拿到课堂上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进一步修正,完善和发展,并实现成果共赏。) (三)读创过程: 读创:使学生与文本内涵两种文化成分通过激烈的碰撞,相互兼容、相互修正、互动发展,形成新的文化成分,促进文化的构建和再建:新形式下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 有了前面两个部分的渲染积累,交流总结也就水到渠成,而“读创”也是本课的高潮,接下来我会和学生一起来“怀念老王”,我们会面对老王的遗像来畅所欲言,我们会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老王”(播放图片) (我们周围有很多弱势群体,我们平常是怎样对待他们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对待他们?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弱势群体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漠不关心”、“怕惹麻烦”等等,也有可能说“我是怎样帮助他们的”。那么这时作为引导者的我就因势利导,对他们进行人生价值观的重建。 当然,在整个读创环节中,读认------读审------读创并没有明显界限,有时,甚至相互渗透,我们这样区分,是为了大家更清楚地看到互动性阅读的学习线索 说 板 书 设 计 说 其 他 反 思 老王 杨绛 老王是一个既善又苦的人。 本节课我希望通过读认------读审------读创这种互动性阅读法让学生能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构建和再造,重建他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然后在阅读方法上能够授之以“渔”。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多重身份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而且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目的是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更灵活地将互动性阅读法贯穿到学习中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cc6b9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