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社会化]教师角色社会化模板

时间:2023-02-13 17:22: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社会化]教师角色社会化

编者按:教师角色,不仅包括教师本人的自我定位,同时也涵盖了社会对其职业身份的期望及职业行为的评估。教师角色社会化,正是在社会发展的环境下,教师正确定位自我,履行角色职责、树立角色形象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师角色社会化,还对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从而会在更深层次上对教学质量、教育未来产生作用。在这一情况下,教师角色社会化过程中所接受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及教师自身的反思、学习便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作者对教师角色的深层剖析及其实现社会化的建议,对于促进教师角色多元化,传达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有着比较现实的意义。者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深刻认识自身的角色内涵,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转变,适应社会发展的要,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承担的角色趋向多元,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教师要达到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实现角色社会化。 [关键词]新形势 教师角色 教师社会化 一、角色及教师角色社会 角色概念本是一个戏剧用语,指演员在舞台上依照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后来被人们引入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中。教师角色作为角色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Biddle)将教师角色从三方面加以阐述:一是教师行,这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即在学校或课堂上的行为。不过,教师的行为在工作环境以外也是存在的。因此,有时也指教师家庭、市场或政治舞台上的行为。二是教师的社会地,这主要是指教师的静态特征,如承认教师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组成、状况以及进入或脱离这一领域的条件。三是对教师的期望,其中有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也有学生家长、学校行政领导、学生、政治家或社会公众对教师的期望。以上三个方面并不互相排斥,每一方面都代表了教师角色含有的复杂性的一面。由于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的复杂性,教师不是作为单一角色出现,而是一个角色丛角色集 所谓教师角色社会化,就是教师在学校系统中逐步了解和认识自己在专业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以表现合宜角色行为的过程。通过角色社会化,教师能够形成社会期待的角色素质、履行角色职责、树立角色形象。教师角色社会化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完成角色社会化的内容而实现的。 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职业文化群体中的一员,成为一名教师也就是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质量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角色社会化的目的,是要创造更适宜的社会环境,使教师能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信念等,简单地说就是使教师具有更高的质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必要性 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得教师的权威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教育内容的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使教师不再是先学先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其次,教育活动的全民化在信息网络上得以实现,使得教育入了一个空前民主化的阶段,教师由教育活动中的权力阶层转化为参与阶层;再次,传统教育中教师排他性地享有学生的尊敬与崇拜,21世纪的教师已难以与更具感召力的网上权威相抗衡;最后,在封闭社会中,教师的传统权威成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浓厚积淀,而在开放的信息化社会中,师道尊严意味着保守,历史的积沉有时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包袱,新的时代需要的是创造与变化。总之,由于教师传统权威的逐渐丧失,使得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地位。 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中国教育模式将实现从应教育向素质教育,由素质教育向创造教育转变。这不仅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断探索新教育模式下的实践方案,更迫切地要求广大一线教师探求、发现新的教育范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素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动机的培养者和创造力的激发者。 21世纪,合格的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素质。网络技术已经


把人类带入信息社会,不会网络操作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的教育者。教师必须了解基本的网络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多媒体软件使用和课件制作技术,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教学信息,不断丰富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理论+应用型新世纪的人才。 当今知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的一体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要加强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对本学科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也要广泛涉猎、努力掌握相邻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相兼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多学科渗透互补、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三、教师角色社会化的过程 1.职前社会化――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尽管师范院校本身并不能培养出合格的教师,但师范院校却能够为教师的社会化做重要的准备。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在十几年的学校学习中已经不自觉地形成了对教师和教的看法以及对某些学科的观念等,这些往往是不正确的或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有研究表明,这些早期形成的关于教师、教和学科的观念可能会长期影响一个教师的教学,并且很难转变。为此,师范院校首先要转变学生早期所形成的观念,这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其次,师范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和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学科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以及做出决定的知识等。再次,师范院校还要使学生具有较为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总之,这些观念、知识、品质和能力等都是学生成为教师所不可缺少的。作为师范院校,必须在这些方面满足未来教师的需要。如果做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社会化进程。 2.职后社会化。 (1)继续教育。强化继续教育,推动教师角色社会化。吴康宁在《教育社会学》中提到,教师职业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作为未来教师的预期职业社会化和在职训练的继续职业社会化”,这两个阶段都是不断获得和转变教师角色的过程,即继续教育是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继续教育可通过内在的自修和外在的强化培训向新角色转变。内在的自修即从教师自身角度:首先,要树立自主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要有创造意识,培养创造能力。马克思曾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能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不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在工作,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未达到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的水平。叶澜在《新编教育学教程》中也提到,“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其次,善于接收新事物,领悟新课程中的相关理念,接受、适应新教学观,把握、理解、渗透新教材,有所发现和创新,以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三,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专业修养和竞争能力,满足发展中学生和自身的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进程保持一致。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求上进、接受培训的意识,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学校等要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一个平台,如经费、时间、机会等。同时,培训工作不应由教育系统包干,而应走向社会化,让社区、企业等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使教师更快、更好地了解新信,调整教学策略;适应和把握新教材,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教材;结合平时的教学,反思教学,评估教学表现,确立专业发展的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甚至教学内容,以培养出更多、更好、更新的人才。 (2)参加短期的在职培训。培训可以促使教师的师德提升、教学理念升华、接触学科前沿、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角色社会化。因此,教师要多参加短期在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 (3)在校培训。学校培训是教师角色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学校中有多种影响教师的社会化因素:学校的氛围、班级管理、教学、教研、与同事的相处、和领导的关系、社区的环境等。教师参与其中,论联系实际,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学的规律,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教师的职业规范和价值。 (4)自我学习。只有当教师还是一个学习者的时候,他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工作之余有一定的闲暇时间,我国各个学校都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自觉学习,从自我反思、自我批判中寻找进步。教师自我学习的范围广泛,内容多维。所以,教师要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f766a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