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结合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摘要: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庞杂的知识体系,晦涩深奥的历史概念使得不少学生望而生畏。采用“文史结合法”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改善学生的畏难情绪,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让学生更自如应对地理学习。本文着重介绍“文史结合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文史结合法、综合、应用 《历史与社会》是在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基础上,经过整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注重史地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1]。 一、“文史结合法”的必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出现不少学生无法适应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两点:(一)部分老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介绍知识点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形成固定模式,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印象刻板,产生历史无用无味感,缺乏学习积极性。(二)时空久远,难以产生共鸣感。历史概念无法有效地加以理解,缺乏对它的整体认知,也不能激发起情感认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2]这就急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更合适的教学模式,“文史结合法”便是一种合适的方案。 勃克哈特曾说:“对我而言,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诗,是一系列最美和如画的文章。”[3]自古文史不分家,真实的历史记载需要艺术性的文字表述来彰显魅力,而文学作品中也往往蕴藏大量历史信息,可以将特定的历史背景反映出来,史学大家司马迁的《史记》更是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其他很多的名篇佳句亦是文史结合的典范。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文史结合主要是穿插学生们所熟悉的诗词、散文、小说、成语、对联等等,既丰富历史教学,又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和情感认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文史结合法”的应用策略 “文史结合法”有诸多好处,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其应用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依托语文教材,教学共鸣 语文教材是经过教育部精心挑选汇聚的成果,一则课文本身就是经典篇目,具有代表性,二则可以更好地贴近学生学情,把握好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的《咏雪》提及谢道韫是“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证明了王谢两大家族的联姻,充分证明了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关于“士族”相互之间通婚的事实;而两家也符合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描述,也是“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的旁证,凸显了东晋时期的社会现状和人文风貌。 (二)立足经典篇目,知识齐飞 语文教材毕竟体量有限,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采用经典篇目,比如四大名著、一些经典佳句名篇。在讲《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时可以引用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国周郎赤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唐代杜甫的《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三)结合趣味文学,要点交辉 日常教学中需要结合一些趣味性的文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对联、民谣等。讲《五四运动》可以结合一幅对联“三鸟害人,鸦、鸮、鸨。一群卖国,鹿、獐、螬。”其中以“鹿、獐、螬”谐音陆、章、曹三个卖国贼,表现形式新颖,形象生动。 三、“文史结合法”的注意事项 “文史结合法”有诸多形式,但使用时也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情 部分老师使用时“文史结合法”违背学情,上七年级内容时结合语文八年级内容,或者引用大量超纲内容,仅仅是对语文知识的堆砌,因形式而形式,加重学生理解负担,反而事倍功半。因此要以时序为先,遵循学情循序渐进,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精选通俗易懂的经典篇目。 (二以教师为主导,深挖资源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信息时代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教师应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文史结合法”使历史与社会课堂灵动生趣,在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学会借“他山之石”,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课程整合,挖掘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苏)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3]恩斯特·卡西尔,《论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M].刘述先,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9 [4]鲁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99887d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