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教学反思 《打电话》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和“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一样给学生渗透的是使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五年级6个班,学校教科室让我随机抽样方式选择五(1)班,进行课堂实录,一堂课下来,我进行了反思: (一)比较成功的地方。 积极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兴趣,“授生与渔”,面向全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教材采用通知15人来探究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这个突如其来的探究任务很棘手,“门槛高”,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打破这个课堂教学的“瓶颈”,我从通知3个人的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善于发现空闲下来的人,为小组合作探究通知7人和15人最优通知方案夯实基础。 首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并说说怎么通知3人最省时,同时充分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学情境,课件出示:五年级的足球队长要通知3名学生,有哪些打电话的方案?这种面向生活的熟悉问题也就是他们喜闻乐见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抢答出了两种方案:①用时3分钟②用时2分钟。经比较: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节省了一分钟,这一分钟省在哪里?因势利导,形象领会到每个接到通知的人都不空闲才是最快的方案。 然后用多媒体课件画图比较一个个通知和帮忙通知的异同,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应该让接到通知的人不空闲,同时帮忙通知这样用时最少。学生掌握了这种图表法,好似孙悟空拥有了金箍棒,所以合作设计尽快通知7名学生的示意图时,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每个人都不闲着的4分钟”的方案。(课后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学生,包括我个人,对于可以同时展示“第几分钟打电话、所用时间、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接到通知的总人数”的图表,均认为化抽象为形象了,极大的简化了问题,让人一目了然。) 接着老师再让组长小组代表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听一听别人的设计,比较谁设计的方案花时少。学生充分的相互合作,尽情的交流讨论,课堂中信息多向传播,思维不断的碰撞出火花,亲历了探究过程,不再“临渊慕鱼”,通过比较,轻易得出最优方案,再解决“通知15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问题就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进一步让学生观察“通知15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示意图和表格,提问:“每分钟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是怎样变化的?”,“几分钟后,知道通知的总人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水到渠成的总结出规律:接到通知的总人数=2n-1。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掌控了“阿里巴巴开启宝库”的“钥匙”顺利解决所设计的三道练习题是果熟蒂落的事情: 第1、2道题是巩固练习,第3道提升能力题,三道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的价值。 (二)不足之处: 1、以后要进一步调活课堂气氛; 2、课堂上的教师语言还需精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90df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