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全域劳动教育的三大实践路径——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中心小学的劳动教育探索 作者:王振华 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45期 文 | 王振华 劳动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劳动教育过程是一个连续性、一体化和多途径整合实施的过程。近年来,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中心小学立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和学校实际,创建并实施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指导下的全域劳动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路径之一:家庭劳动——在“我是家庭成员”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结合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学校设计了“我是家庭小成员培养计划”和“我是家庭小成员家校评价卡”。在“培养计划”中分“自理自立”和“责任担当”两栏,以学期为单位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承担的家庭劳动进行了设计,体现了培养的阶梯性和全程性。为避免部分家长进行虚假评价,学校每学期都要按照“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举行生活技能大赛,敦促学生“真”劳动。 路径之二:校园劳动——在“三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意识。2015年9月,学校立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和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发展方向,创建并实施了“三维度”(关爱生命、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关爱生命”维度主要以种植和养殖课程为主,引导学生在生产劳动中增强探究意识。学生们在“小农夫种植园”里刨土、育苗、施肥、除草、收获,在“我和蚕宝宝一起成长”养殖课程中观察蚕的变化过程,先后完成了“种植园里的‘丑八怪’”“小麦黑穗病的防治”“僵蚕产生的原因”“蚕到底有没有眼睛”等研究。 “关心生活”维度主要开设了生活技能类、设计制作类和科技创新类课程。生活技能类课程教孩子们制作创意小馒头、面包、饼干等,让孩子们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有真实感受。设计与制作类课程主要指向于学生生活日用品和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能力的提升,开设了创意编织、水影拓印、丙烯浮雕等课程。科技创新类课程主要指向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开设了木工、激光切割等课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关注社会”维度主要开设了“‘海娃访家乡’研学旅行”“我和农村小伙伴手拉手”等课程,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走进家乡名企、游览家乡风景,再通过手工作品把自己心目中的家乡表现出来,增强了身为牟平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在“我和农村小伙伴手拉手”活动中,学生和农村小伙伴一起刨花生、掰玉米、摘苹果……在体验劳动艰辛的过程中更加珍惜各自现有的生活。 路径之三:社会劳动——在“爱我家乡 贡献力量”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中增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学校发起了“爱我家乡 贡献力量”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走进敬老院,走入爱心餐厅,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在清扫公共场所卫生、清除公共设施小广告、给敬老院的老人打扫房间、到爱心餐厅清洗蔬菜的过程中体验到奉献的快乐及担当的荣耀,增强了“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全域劳动教育实施以来,宁海街道中心小学把课堂放在田间地头,放到了校园各处,放进了社会课堂,让学生享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形态的劳动实践教育,实现了从知识育人向实践育人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2ae6cc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