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代写算造假么 又是一年毕业季,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许多毕业生都精心制作简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在个人简历上动起了“歪主意”。《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代写简历形成产业链,虚假简历屡禁不止。常见的个人简历造假情况包括:学历造假、职位头衔造假、薪资造假、离职原因造假、工作时间造假以及工作经历造假等。(5月31日《法制日报》) 代写简历在网上盛行,简历造假成潜规则,实际上是一种出卖诚信的欺骗行为。究其原因,除了用人单位过度看重学历、简历之外,也折射出了当今年轻人道德沦丧、诚信迷失。然而,代写简历形成产业链,虚假简历屡禁不止,更值得监管部门反思。事实上,代写简历,是一种破坏社会信用的非法交易形式;而简历造假,则是一种赤裸裸的欺诈行为,必须依法予以禁止和查处。 近年来,“我可能是假的”成为网络流行语,有专家称其为一种新的吐槽文化,属于“反话正说”,把不易于表达的内容“义正言辞”地表达出来。比如,电竞圈喜欢喝酒,发挥不好时,就称“我可能是喝了假酒”;大学生在考试时,自己准备得不好,就说“我可能遇到了假试卷”;等等。然而,“吐槽文化”的背后,却折射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当今社会造假、售假、用假等现象比较突出,以至于,人与人之间,已产生了一种信任危机。 比如,假病假条、假肚皮、假简历等在网上热卖,假币充斥流通市场,假火车票给春运“添堵”,假兵马俑赫然出现在景区;至于假烟、假酒、假药等,更是无处不在,人们似乎已见惯不怪了。以虚假简历为例,从某种意义上讲,求职简历是一份“诚信证明”;然而,网上公开叫卖虚假简历,怂恿求职者欺骗用人单位,针对这种非法交易行为,公众不能一笑而过,有关部门更不能袖手旁观。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信不立”……自古以来,“诚”与“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视为人的立身之本。这种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更是弥足珍贵。然而,如今诚信已经成为社会稀缺资源,是不争的事实。让我们产生不信任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存在着感情信任危机;政治生活中,对官员产生信任危机;招聘用人时,对人才产生信任危机;看体育比赛时,对裁判产生信任危机…… 可见,在全社会重塑诚信、倡导诚信、践行诚信,让诚信成为人人恪守的一种美德,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是文明和谐社会与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诚信需要正义力量去支撑,需要“惩恶扬善”的机制去孕育,让守信者得到褒奖,让失信者得到一定的惩戒。比如,代写简历形成产业链,相关网站必须予以取缔。特别是,用虚假简历去骗取工作职位,更是一种不讲诚信的欺诈行为,应该给予适当的惩戒,并列入就业“黑名单”,使其求职受到限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fcbd02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