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姑娘的信》评课稿 朱娜 王美红老师执教的《秋姑娘的信》第二教时能紧扣文本设计教学流程,每一环节都进行充分预设,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运筹帷幄,所以上课能得心应手,整节课紧凑、生动、有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与文本对话,体现人文性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一是王老师从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入手,由“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自找答案,从而引读出文章的第七小节,了解秋姑娘给那几个小朋友写了信,整体感知全文,并且用上“秋姑娘给-----写信”说一说,旨在培养学生说完通顺的话。 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归谬激疑,探究学文,让孩子们带着“秋姑娘给她的好朋友都写了什么?”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并且要求学生用“我喜欢读秋姑娘写给-----的信”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最后教者进行课堂延伸,引导学生读信说信,语言实践,发挥孩子想象空间。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封信互相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教者利用媒体依次出示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的信,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诚至爱的美好心灵,而且跃出文本,让孩子初步感受书信的基本格式,有机地拓宽知识面。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样子说一说秋姑娘在信中会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说些什么,为孩子搭建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二)丰富积累,将课堂有效延伸 王美红老师注意对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加以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引导学生理解冬眠,松鼠喜欢吃什么食品,小树裹上的“冬衣”指是什么等等,旨在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再者,王老师引导学生读完全文后,让学生思考秋姑娘还会对哪些朋友写信,会说些什么?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秋尽冬来之际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对他们课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培养相互关爱的人文品格。 这样开放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9335fc844769eae109ed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