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书评

时间:2023-02-22 09:24: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书评

民社院10级社会工作一班 学号10032100 杨仕兴

在浩如烟海的被命名为《经济学》的书籍中。我们不得不提一个叫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1915-2009)的经济学家在1948年推出的《经济学。它是中国著名经济学教授高鸿业三次翻译的书(1965年摘译第五版,1979年全译第十版,这两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后参与翻译了第十二版,1992年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也是进入中国比较早的国外《经济学》教材之一,现在仍旧为中国许多的高校教学和研究所采用。

本书作者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是世界上第二位、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这本书是他的力作。由于作者在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前已拥有文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所以本书的文字优美清新,富有文学气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十版分上、中、下三册,全书共六编四十三章。在书的每一张的开头作者均引用一句著名学者的话来引出本章内容,形式新颖。作者除了在文字论述方面下功夫,还在图表上下了大力气。为引导读者来更好地学习经济学作者甚至专门在书中设置关于阅读图表的知识供读者参考。每一章都有不同难度的问题,供学生及时复习和思考。我认为这本书对学习经济学的人来说如同是一位良师益友。

除此形式和文字表述的创新之外。这本书也标志一个现代主流经济学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诞生,这个学派坚持折中主义的思想路线,所以这本书也经受着来自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极“左”和极“右”的经济学派的强烈批判。但是作者面对这些批判,采用了一种兼容并包不断更新的方法予以回应。这本书从诞生之日起就经历着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有19个版本(本文结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十版和之后的一些版本展开论述)每一个版本都有其自己的独特之处。时代在变,很多同类的书都在时间的洗礼中变得暗淡,可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始终是经济学诸多教材里最闪耀的明星。它被翻译为德语、法语、汉语等40多种语言。拒不完全统计,它的全球累计销售超过1000万册,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材。它是“里程碑”“经典”“常青树”,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经济学科全书”,本书涉及的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的所有领域。这本书对之后的经济学里发展出来的金融学、财政学、投资学都有很大的影响。

从诞生至今,这本书在经济学领域的地位至今没有被其他版本的教材撼动,以致它的作者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这样说:“时间渐渐流逝。我的头发也从金色变成褐色,直至满头银丝。但是,经济学原理》这本教科书却如同从未衰老的道林·格雷肖像一般,永远保持在21岁。

这本书之所以有这样持久的影响力和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它拥有独立而又完整的理论体系,这让后来的经济学教材基本上都没有办法摆脱它的影响。

本书的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体系,继承了凯恩斯主义诸多的经典理论,与此同时,作者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也是第一个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学的学者,在书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精妙的数学推理过程,而且它也涵盖了博弈论的内容以及政府政策的讨论,而这些都是此前的经济学教材不曾有的创举。

同时,本书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从宏观层次到微观层次,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创见,比如在效用论方面提出了显示性偏好理论,在国际经济学领域对转移问题和国际贸易


的收益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里不一一做介绍。在它之后世界上出现的比较畅销的经济学教材,如格里高利·曼昆教授的《经济学》和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都不约而同的继承了这本书的论述体系。

第二,作者顺应现实的发展要求,采取折中方式,将各种理论不断综合,并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也是《经济学“永葆青春”的奥秘之一。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随着自己所处时代的美国经济,不断的对自己编写的教科书里涵盖的理论进行补充,对于其它学派如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的合理理论都囊括进来。远把自己和这本书置于“学生”这一角色上,不断地学习。在本书的前几版里作者对于货币理论的论述非常少,可是伴随着美国经济出现的“滞涨”和货币学派的批判,保罗·安东尼·缪尔森承认新古典综合学派在面对“滞涨”上的无能。在我接触的商务印书馆的第十版教材里已经明显感觉到,本书与前面只关注政府的政策相比已经开始较多地关注货币政策了。

本书在更新理论的同时,也不断更新着书中的案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在第十版中,经讨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中涉及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而这也是国外教材中为数不多的对于中国问题进行探讨的经济学教材。而作为一名中国的读者,我最关注的当属作者在书中对于社会主义部分的论述,这或许也是吸引中国众多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地方。

总而言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它到目前为止绝对的统治地位,以及该书的不断与时俱进,让这本《经济学》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确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教科书。然而,我认为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这本书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在将数学引入经济学的同时,也让经济学面临着被“数学化”的“尴尬”场面,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经济学的许多理论与现实脱节,说服力下降。第二,作者对于本书的不断更新,不断将其它学派和学者的理论容纳进来,但是这些理论的裂痕和相互之间的矛盾作者并没有很好地处理,比如书中对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的引入后,在论证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部分,作者只是简单的将其原来的理论和货币主义学派的主张简单的加总,并没有很严密的论证,而这样的问题在书中很多地方都存在。第三,由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不同,经济学》这本书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时和其他的经济学派一样,出现歪曲和贬低,而这与作者身为一名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捍卫其学说统治地位以及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

面对这样的一本成就巨大但是问题多多的教材,我觉得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有清醒的头脑。需要懂得本书的哪些理论是对我们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甚至还需要辨别哪些理论不光没用而且是有害的。因此,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是我们阅读这本书很重要的一步。学习者不应该只是一个理论的跟从者,而应该有自己的学习思路和辨别能力,我认为这是创新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也是学习经济学其它学科所需要的品质。

中国经济面临深刻的变革,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如何应对我们在未来可能会面对的问题?我想这本书给予了一个很精彩的答案,一直把自己置于“学生”的角色上,努力学习借鉴别人优秀而有益的成果。在我看来,这是我们的祖国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成长的需要。

在阅读中,对于经济学这门学科,对于我今后的大学学习,我也似乎有了新的感悟。 ——【注:本文作者从20122月开始辅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金融与贸易方向)专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3b10ec783e0912a2162a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