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整体欣赏故事情节。 四、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用图表示。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五、熟悉掌握故事 学生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六、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青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c935e1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