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

时间:2023-01-04 07:24: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项评比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愚公这一人物形象。 2.通过课堂讨论的开展,认识愚公精神。 3.分析神话结尾的作用理解故事的寓意。 4.体会文中对比、衬托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辅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 2.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认识并发扬愚公精神,克服困难,努力进取。 教学重点:

愚公精神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的作用。 教学难点:

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妇孺皆知,那么它的魅力又在何处呢?希望通过本节课学习来解决你的困惑。(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概述故事

1




1.师课件出示音效画面,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请同学概括讲述本文的故事。 三、展开讨论,把握实质

1.课件展示论题:愚公、智叟到底谁愚?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观点,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愚公实愚 智叟不知

3.请同学就文中的内容为论据阐明自己的观点。 愚公实愚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山高大雄伟,实在难移。

“愚公年且九十,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薄弱。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路远。

“叩石垦壤,畚箕运于渤海之尾” 工具落后…… 智叟不知

例如;只看到愚公残年余力,看不到子孙后代的力量,没有发展的眼光;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广阔前景,没有远大的志向〃 4.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 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二者相比之下谁更值得你钦佩?为什么?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积极发言。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板书愚公精神:

抱负远大 无畏困难 坚持不懈 埋头实干 努力进取 相比之下智叟则:胸无大志 目光短浅 自作聪明 5.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61d60aba1aa8114431d9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