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武汉市长虹中学 陈为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主旋律。但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的概念看法不尽相同,表述也多种多样。素质教育概念的不确定性致使人们对素质教育及素质教育特征的理解模糊,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它有哪些特征。 1、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是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必须首先探讨素质的概念。素质这个词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素质是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的特点,而这些特征是通过遗传获得的。这实际上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素质定义,有人称之为狭义的素质概念。另一种解释认为“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称之为素养。”有人称之为广义的素质概念。笔者认为,词义既要用社会约定俗成的办法来界定,又要使词义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广义的素质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所理解和使用的概念,又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从广义的素质概念出发去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还是一个成长中、成熟中的概念。笔者所查阅的素质教育的定义有二十余种,有的属词语定义;有的属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的强调公民的素质;有的强调先天和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综观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却有若干共同特点: 第1,强调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受教育者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2,强调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3,在某种意义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这些定义都强调充分开发智慧潜能。 第4,不仅强调智慧潜能,而且强调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 根据逻辑学原理所揭示的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被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所谓邻近的属,是指被定义的概念属于哪一类,所谓种差,是指被定义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的本质属性。素质教育邻近的属应为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应该从素质教育与其对立面“应试教育”、“精英教育”中去揭示。作为定义既要简洁,又要能涵盖概念的本质特征。鉴于以上分析,笔者尝试将素质教育定义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发展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学校教育则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全体性的特征由以下几点决定:其一,国民素质、民族素质的提高要求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对基础教育而言,是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的教育,要是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范围内充分发展。其二,所有受教育者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因此,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布卢姆及其助手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课堂观察,认为“优等生”和“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从而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在他看来,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所具有的知识基础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师掌握了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能从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每节课的有效时间尽可能地接近可用时间,突出反馈——矫正这个教学环节,“优等生”的比例可以逐渐增加。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管好恶等因素的影响,而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2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要面向受教育者的每一个方面,要求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在目标层面上,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受教育者的素质全面发展、整体提高,培养其合理的、完善的素质结构;在内容和方法层面上,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全方位的,只有全方位的教育,才能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性特征是我们对教育价值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升华而揭示出来的。教育应以人为对象,培养健全的人,素质教育必须考虑人的自身素质结构的全面性、整体性的特征和发展需要。素质教育不是某种单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必须坚持全面教育、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全面性的要求,必须做到几个结合:认知、意志与情感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与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教育。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素质教育既是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又是个性素质的差异教育。许多学校开展的“全面素质+特长”教育模式可以说是较准确地把握了素质教育全面性的含义。 3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正因为素质是反映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最基本的特征和品质,并制约着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所以素质培养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方面做起。应当指出,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本质的方面去影响人、培养人,注重引起人的深层变化、基本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形式的变化。例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要引导学生完成从知、情、意到信、行的转化,并将其逐渐固定上来,形成品质,成为他个人的信念和个性特征。再以知识智能素质培养为例,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受教育者主体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发挥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精神,挖掘和调动每个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实现受教育者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依据主体性,素质教育重视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发展受教育者的主动精神,形成受教育者的精神力量,促进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受教育者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素质教育重视开发受教育者的智慧潜能,而不把受教育者视为知识的接收器,教育者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不仅把受教育者当作认知体,更重要、更本质的是把受教育者作为生命体。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个性息息相关,素质教育要求发展个性,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不仅重视受教育者现在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发展能力,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6.教育的合作性 素质教育是合作性教育,而不是竞争性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民主型的教育,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素质教育提倡两种合作: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b91d79a26925c52cc5bf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