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随笔

时间:2022-12-29 20:36: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素质教育随笔

西方有位学者说过,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有人为此套用这句话来解释素质,当我们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那么顺下的是什么呢?一个军人,历经部队这个熔炉的锻压,历经艰苦的磨练的铸造。退伍以后留给他们的是什么?是军人的作风和素质!是积淀于军人血液中的气质、性格、处事态度和行为习惯中的那股豪放之气。素质也一样,对困难是主动还是被动?对逆境是积极还是消极?对竞争是乐观还是悲观?对人生是豁达向上还是消极厌世?精神生活是丰富还是贫乏?性格是开朗乐观还是内敛忧郁?在许多时候,都不是我们自己可以主动选择的,而是生活和教育赋予的。在我们不知不觉的生活境遇中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最近很流行的一本书,是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他在书中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西方特别推崇自我“I”而不是我“Me”,因为“I”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大写,而“Me”只有在句首时才有大写的资格。也就是说,西方文化推崇自我而不太重视角色。挪拉在离开玩偶之家时,赫尔默说:请记住――你首当其冲的是妻子和母亲!挪拉说:我相信我是妻子和母亲的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挪拉首先想到的也是自我,即使是她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我们这个强调的国度,显然是行不通的,即使鲁迅这样的民主战士,也要给挪拉的出走蒙上一层阴影。



语言是文化载体,也是社会现象。看看我们的汉语就更有意思了:和人有关的字,几乎都有旁。他、她、你、们等,唯独中没有旁,根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的古象形字竟然是一尊刑具,和人居然没有直接关系,是惩罚人的工具。就连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也把写成字,难怪要动用刑具去压制了。我国的孔老夫子应该是教育家了,他也提出过克己复礼的观点。充分显示了我国从古以来压制自我的文化渊源。纵观我国古代文化,就更是如此。我国是礼仪之邦,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称字号,或用官职和地名去代替,即使是平辈,也要说台兄足下,连姓都不能直接呼喊。对自己则贬得一无是处,晚辈则是愚生,年龄小点要说愚弟,即使是君王也要假惺惺地说自己是寡德之人。自己的房子即使是豪宅也要说是寒舍,对人家的父母,要说令尊令堂,人家的儿子女儿要说令公子、令千金,而自己的就是家父、家慈、犬子、小女。就连妻子,人家的就是贵夫人,自己的就是贱内。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般也很少看到有我认为怎么样的情况,如果是学生在和老师争论问题的时候说,动不动就我认为的帽子恐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在美国三五岁的小孩,动不动就我认为,动不动就你伤了我的感情,和人见面时也习惯自己介绍自己,也装模作样的把手伸出来:我叫某某,很高兴认识你。



我们的教学,知识内涵,就不容忽视。当教师对他所授的知识内容融会贯通、如同己出、了如指掌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顺手拈来、皆成妙趣,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沉着与自信。只有教师把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在与学生




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方面,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体系,课堂生活才能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播撒了爱的种子,在爱的呵护和培育下,经过爱心的浇灌,通过爱心的沐浴,在爱心的滋润洗礼下,就会生长出爱心的结晶。你将感受到学生的温情和爱心,感受到学生的充满信赖和尊敬的目光。在这种爱心的互动过程中,教育者将更加净化自己的魂灵,升华自己的爱心,从而去更加精心营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深潭,让人沉醉其中,这是爱的氛围与环境。西方有人说过,走了爱,生活将成为一座坟墓。同样的道理,生活和学习中充盈和浸润着爱心,留给学生的就是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日的阳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作为教师,面对的必将是美好的微笑和真诚的关爱。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心灵的距离是最短的。在这里温润着无言的感动,流淌着真诚的关爱,积淀着人性美好与憧憬,撒满了和谐、平静和愉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eb3dd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