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词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画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六、安全警示教育。 1.注意交通安全。 2.注意食品安全。 3.天冷,注意保暖,防路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指导写字,导入新课。 二、理解词意。 1.上一课在读词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 6、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2.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 3.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 4.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5.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 6、指导背诵。 7、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文扩写成短文。 板书设计: 26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情景(茅檐、小溪、青草) 人物(翁媪) 生活:大儿锄豆美丽的村庄生活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2048f2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