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豚狗彘”为何不作“鸡狗彘”

时间:2022-03-29 05:41: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鸡豚狗彘为何不作鸡狗彘

作者:赵万鸿 慕文俊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05

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满腔热情地勾画了他理想中的王道乐土的社会图画。其核心就是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能使民养生送死而无憾。但在这段描述中有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问题,很有必要提出来,与同仁们一道商榷,那就是鸡豚狗彘之畜该如何阐释?特别是该句中有什么不同?

首先,我们看文下的注释:豚,小猪;彘,大猪。查阅相关工具书,也是同样的解释,看来该注是可靠的。再看作者主张饲养这些畜禽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的——“七十者可以食肉。这样问题就出来了。饲养彘是为了年长者食肉,那么饲养也是这个目的吗?我认为,这不大可能。在该章中,孟子说: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为了保证鱼鳖不可胜,连数罟(细密的鱼网)”都不准入湾池(池塘)”。又怎么可能在吃大猪时连小猪都吃掉呢?果是为了维持肉食的经常供给而养豚,那为什么不索性在该句中把鸡狗也分出大小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看看同样是游说梁惠王的《齐桓晋文之事》一章。在该章里有一节同样是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在描述中,孟子仅仅是把养生送死而无憾具体为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罢了。一句话,两章都主张要保民而王必须使民有恒产,必须有必要的物质基础作保证。但孟子的使民有恒产,并不同于孔子的大同社会理想,仅仅是为了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而已,是以温饱为前提的,并不是全民性的小康f在战乱不休、民不聊生的战国时代,社会现实决定了孟子不可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既如此,那就有理由作出如下推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e317c5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