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体,王静玺]王静玺:呼吁创新联合体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王静玺:呼吁创新联合体 紧邻硅谷主干道101号高速公路,在帕拉奥图市的佩奇米尔路845号(845 Page Mill Road,Palo Alto),有一栋掩映在林荫下的小楼。这里,正是苏宁美国硅谷研究院(以下简称“苏宁美研”)。 但对于苏宁美研总经理王静玺来说,这样的速度依然不够。在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建立一个中国企业在硅谷的创新联盟或合作机制,实现共同发展。 本地化起步 2011年,当苏宁刚刚提出“智慧苏宁、科技转型”,并把它定为未来10年发展基调的时候,很多人只是把它当成一个企业的宣传口号。 但是很快,敏锐的人就发现,苏宁开始朝着越来越“不像”苏宁的道路转变。 身在硅谷的王静玺对此感受最深。 对在美国设立机构的中国公司来说,最需要找到的是同时精通中美事务的负责人。王静玺正是如此,他曾在中国国内的IBM全球咨询部工作了15年,主要服务银行和电信大客户,也服务过苏宁和其他互联网公司,后来全家搬到了美国,可谓中外皆通。 在以前的交道中,王静玺对苏宁最深刻的两个印象:好斗与坚持。好斗代表敢于面对任何竞争者的挑战;坚持则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有开放的态度,愿意尝试新业务。 因此,2013年夏天,王静玺接到了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和副总裁任峻的电话,邀请他筹办苏宁的硅谷研究院时,他选择了同意。 创新进化 王静玺介绍,苏宁美研主要有两个目标: 一是在苏宁转型的路上,帮助苏宁发现一些方向。为此,苏宁美研专门设定了战略规划部,希望成为苏宁的推动力和牵引力。 例如,苏宁美研从成立开始就提出做互联金融,希望找到与传统银行业务不同的创新点,以此构建未来苏宁新的业务发力点。 二是寻找和美国一流企业的合作机会。比如,苏宁美研正在与甲骨文洽谈合作,希望将其Saas产品引入中国,也在广泛与ebay、Salesforce等公司交流,希望能够与他们共同运作中国市场。 此外,苏宁美研还承担了苏宁在美国的业务扩张任务。比如在苏宁易购上开设的苏宁美国旗舰店,从营养保健、母婴护理、护肤美妆、运动户外、潮流精品到先锋电子,将美国的产品供应给中国用户,并通过直邮和保税仓相结合,实现更好的海外代购电商。 根据苏宁总部要求的明确程度以及商业模型的新颖程度,苏宁美研也为自己勾画了创新研发的目标框架,并不断拿出自己的成果。 王静玺希望能建立一个中国企业在硅谷的创新联盟或合作机制。 比如,苏宁美研认为,现在的商品搜索质量不够令人满意,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改进搜索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让消费者输入自然状态的整句,就能够找到精准的商品。 同时,苏宁美研还研发出了新的支付身份验证系统,用户登陆时不再需要输入数字密码,只要在各种混杂的图形中,根据顺序找到自己预设的图形,既更加安全,也避免了用户忘记密码的尴尬。据透露,目前已有国内大银行计划将该技术用于手机银行。 苏宁美研还做了一个多方支付模型,把支付和认证分开给不同的第三方,让每一方都只能收集到用户最少的信息,从而保证用户的支付安全。甚至准备根据用户的网络行业与社交关系,构建一个更真实有效的征信体系。 王静玺说,在2014年,苏宁美研主攻方向是互联网金融和搜索,而今年还将增加很多新的项目,将探索出更多创新成果。 呼唤联盟 这些创新,并不让王静玺满足。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大家觉得谷歌等美国公司创新力十足,中国公司却缺乏创新力,这个认识的反差远大于实际?而中国企业在硅谷做研究院,怎样才能更加有效率?”王静玺说。 于是,通过持续地观察着硅谷公司,他发现谷歌每隔两个月、最多一个季度,就会做一次重大的产品发布,也许是探空气球,也许是谷歌眼镜,也许是无人驾驶汽车,反正不断向市场释放信息,“我很有创新力!”但如果仔细研究一下这些产品,就会发现这些产品其实都还很遥远,两三年内可能都看不到结果。 然而,正是这些实际上很遥远的发布,给市场传递了信心,传递了谷歌仍具有快速创新能力的信号,让谷歌能获得市场支持,自如完成自己的创新和转变。 “这也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我们一年一次已经不错了,有的企业可能好几年一次,自然很难得到谷歌、特斯拉这样的效果。”王静玺说。 但问题在于,科技创新不可能做假,也容不得忽悠,那应该如何去改变呢? 王静玺的设想,是联合。 他表示,目前在硅谷设立办公室的中国公司已经有很多,但是普遍规模不大,要持续维持各自的创新成果有很大难度,但如果大家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研究成果共享,或是联动机制,则有望为中国公司的创新打开新的局面。 “比如苏宁美研,积累的经验和成果除了服务苏宁自己,也有很多可以在产业内进行共享的基础经验,其他行业的企业拿过去,可能很快就能衍生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新产品。我相信其他公司的研发也是如此。”王静玺说,“如果我们跟百度、腾讯、华为、中兴等公司一起合作,大家每年共享一两项研究成果,而且还是非常创新的成果,那不仅能改变其他人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创新认识,也必然能促进相互间的创新发展。” 当然,直到现在,这依然只是一个想法,但王静玺已经开始他的联络与呼吁,如果成为现实,这或许将催生极具价值的创新聚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88c916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