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历程的标志性事件 西方文论自古至今是一脉贯穿的,且即使在流变中也未见其衰势。究其因由,西方强劲的哲学传统和思辩精神,以及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独立、质疑反叛精神浇灌了西方文论的底色。 而今天本文要探讨的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推演进程与阶段特色。 首先,梳理一下十九世纪文论与二十世纪文论的各自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承接关系: 19世纪以前及十九世纪,西方文论是以作者为中心,也即作者中心论,整个文学批评、文学理论都以作者为核心进行运作。其中,19世纪的实证主义文论和浪漫主义文论影响最为显著。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泰纳和勃兰兑斯都强调时代和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泰纳提出“种族”、“环境”、“时代”是决定文学的三要素。泰纳把文学作品视为文献、喻为化石:“这贝壳化石下面曾是一个活的动物,这文献后面也曾是一个活人,若不为重现那活的动物,你何必研究贝壳呢?”言外之意是,文学可以作为历史文献,研究文学的目的是为了重新认识历史或者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家本人。于是在十九世纪后期,批评家更关注作家的社会背景和生平传记,也即,以历史的和传记的批判为主,而作品则只是作为路标或引子而存在。 浪漫主义文论注重个人情感、作家才能、想象力和灵感。比如,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卡莱尔说:“诗人就是英雄。”雪莱说:“诗人是未经世界正式承认的立法者。”可见,浪漫主义文论多为创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之谈,自己的零散感受或强辩,是比较零散的,缺乏严密性和系统性。但是浪漫主义文论将文学摹仿转为文学表现,这分明已经显露出对意识和潜意识的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3aa91e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