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妇女抑郁症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究

时间:2022-12-05 16:27: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产后妇女抑郁症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究

作者:兰世辉 张明芬

来源:《知识文库》2015年第02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心理、分娩及社会因素有关。女性怀孕产子是一生中重要的阶段,并且这件事情带来的欢乐也是不可估计的,但是产后的情绪问题是所有女性所想问的问题,产后的身体不适、家务活增加、夫妻关系、哺育婴儿,都会让母亲们开始有紧张、焦虑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抑郁症。妊娠期过后,心情本来应得到放松,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女性产生很多的疲惫感。因此同时经常受着为了照顾宝宝睡眠不足、自身体质虚弱、心情焦虑的多重压力,因此抑郁的心情犹然而生[2]PPD的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落泪和不明原因的悲伤。但易激惹、焦虑、害怕和恐慌等症状在患抑郁症的产母也很常见。缺乏动力和厌烦情绪也是重要的相关症状。PPD的主动神经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低下、体重减轻、早睡、疲倦和乏力,还可有便秘。在认知方面,PPD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缺乏信心。在较严重的病例,还可有自尊心减低、失望感和自觉无用感。对这类病例,应询问其有无自杀的企图。我院对201110-201410月收治的妇女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普通疗法结合社会工作介入治疗临床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我市人民医院201110-201410月收治的46名妇女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3例,年龄21-32岁,平均24.9±3.2岁,孕周35-39,平均38.1±0.2;实验组23例,年龄20-32岁,平均24.7±2.4岁孕周36-39,平均38.2±0.3。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经过相关检查排除各种器质性病变;排除具有严重肝肾疾病的病人;排除具有精神疾病、脑创伤等患者。 1.3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3],如采用(多种抗抑郁药物赛乐特;、左洛复;、黛力新;瑞美隆根据具体情况单用或结合使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社会介入模式进行治疗(如:①行为介入,是以具体、可测量的产后抑郁的问题行为的改变作为介入的目标。比如说,有外向行为(攻击或破坏)的产后抑郁症,如果能保持安静地坐着,就会获得奖赏;而对内向行为(退缩、安静)的产后抑郁症,则会因为与他人交谈或参与活动而获得奖赏,因拒绝与他人接触而受到惩罚。②认知介入,根据认知介入方法的基本假设,忧郁被认为是错误的想法和思考过程的结果。思考的扭曲,如:不能从经验中汲取教训;或者以不恰当的证据得出不恰当的结论;或者夸大单一事件的重要性,等等,都会增强产后抑郁症的忧郁。但是,如果通过改变思考模式,练习新的思考方式,理解后果,以及探索替代性的问题解决方法,那么,当事人一些负面的自我观点就会消除。) 1.4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根据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爱丁堡测试[4]结果进行抑郁症判定评价。评分大于9分的评价为治疗无效,仍旧为抑郁患者;评分小于9分为治疗效果显著有效,不在为抑郁患者治疗有效。同时注意防治假性现象。

对照组与实验组46例的疾病情况见表1

对于社会工作介入治疗,要达成有效的、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介入的必要及充分条件,就是家庭的参与。产后抑郁症患者在情感上、生理上倚赖其家庭而生存。由于父母、夫妻对于行为的容忍度影响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所以,让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丈夫关系参与辅导或治疗过程就十分重要[5]。在以整个家庭为取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进行深入的探访、观察和在收集丰富的资料之基础上进行评量,必要的时候社会工作者也需要利用家庭以外的资源来促进当事人及其家庭的改变。即便是采用具体的治疗技术,如行为治疗,也需要家庭的积极参入。混乱、纠缠冲突、无秩序的家庭,都会阻碍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改变。所以,父母关系、夫妻关系的互动方式、父母的认知与行为等等,这些家庭环境因素的改善必须和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同时进行,那么,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才可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社会介入结合药物治疗效果就非常显著,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以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1]贺晶上官,雪军王正平等.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1135):660-663.

[2]Ohzm ML.Hamsa BH.HaII M.et al. Sleep complaints in late pregnancy and the recurrence of postparhnn depression [J]. Behav SleepMed.2009. 72):106-117.

[3]高孟娟黄素芹李美莲.孕期心理情绪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中国临床康复.2005.42): 2-4

[4]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关海兰杨玮琳蔡理荣等.产后抑郁症患者产科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272-1274. 作者简介:

兰世辉(1978-)男,江西吉安人,江西财经大学讲师,博士,硕导,主要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

张明芬,(1986-)女,汉,贵州大方人,硕士在读学生,硕士,研究方向:妇女社会工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fd408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