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该怎么教,这一直是语文老师头痛思考的问题,怎样教才会让学生喜欢听,愿意背呢,很多老师在求索,我呢,自然也是这众多头疼的语文老师中的一个,最近上《孙权劝学》,让我颇有感触。 应该说《孙权劝学》还是一篇难度不大的文章,文章情结简单,人物形象不难把握,语言对于初一的学生虽略有难度,可是有他们熟识的时代背景在,学生要自己解决也不是问题,像这样的文章,一般老师的处理方法大概都是帮助学生“字字落实句句到位”地解释翻译,教会分析人物对话反应出的人物性格,引导分角色朗读体味人物口吻神态心理,最后是督促背诵巩固,注意思想性的老师也许还会引申让学生谈谈文章对自己的启示,这种做法本来没错,这也是我们教学参考书的教学建议。 问题是,学生不喜欢,他们觉得这种方式乏味,他们不耐烦听你说教,也懒得去揣摩去背记那些他们压根就不感兴趣的东西,所以课堂没有活力,课后学生也未必如老师所愿去巩固。 鉴于此种认识,教学《孙权劝学》时,我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上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首先、放手给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解决文章中的难点字词,进行翻译比赛,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将课文人物形象的研读人物心理的揣摩转化为一个活动──把课文改写成吕蒙的日记,在学生充分想象尽情进行角色创造之后,我再抛给学生一个场景设置表演──假如吕蒙碰到了仲永,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 整篇课文上下来,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参与热情高涨,课文改写得有板有眼,角色表演得模像样,他们增加不少的合理情节,进行大胆的想象,大大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他们对课文的个性理解。在仲永与吕蒙的场景表演中,他们设置了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言辞意切,大有不劝服仲永不回头的决心。系列活动下来,学生解决了文章的字词背记,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揣摩了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了这篇他们平时根本不感兴趣的文言文。 这堂课让我得到一点启示:其实学生不是拒绝学习,但他们拒绝他们不喜欢的学习方式,文言文教学也是如此,所以语文教师在头疼学生不爱学习文言文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怎样改变我们早已老旧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也许文言文欣赏我们也应该放手给学生;也许文言文教学同样需要创设情景;也许文言文教学也可以转化成活动课;是的,文言文教学同样可以精彩绝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f6b9dd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