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助读材料——曹操(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时间:2022-05-31 09:06: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语文助读材料——曹操(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2008-09-18 1004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大汉的画卷在收捎的时候,他们的皇帝便执笔而不能落,留下了一片留白供众人妄想而蠢蠢欲动。

于是曹操扶笔替之,以汉的名誉指点江山。只是,亦是迟疑的,所以下墨不多,人们见到的更多的是留白,而不是江山。因留白洪大,而江山变小,但亦是多娇。

曹操,有知人之名的许邵评他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为此评论而大喜。

因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人事不清。逼得臣不能为君,君不能知臣,而人亦不能明自己,为忠为奸?

所以曹操亦如许邵困惑,觉得天下当清明,不该为一昏君治下,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一个臣比当时的君王名气还要大。学东汉末年的历史,妇孺只知曹操,而不能清点汉皇。

而曹操能做的,别人也想做,或早已在做,所以董卓刘备孙权等各色人物也纷纷粉墨登台,一时天下好一出武戏开场,锣鼓喧天之下,每一个人极尽与人斗之智慧,亦忠亦奸,亦善亦恶,与人斗而其乐无穷的境界空前绝后。 而曹操到底亦是两难,到死都坚守了最后的底限,没有替汉成王,依然以汉臣身份终结。

只是等他儿子曹丕继位后,才追封父亲为魏武帝。这个儿子为了自己成帝而玷污了父亲之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无此千里之志的曹丕终究一手促成,中国真的分裂而成了三块。 ——步其后尘,刘备和孙权在曹操死后望曹丕立国之风而立国,当时,三国鼎立才终于名副其实。

曹操在生前即便自己再逾权而奸,终究还是守住了为臣的忠。

到底,他的心思还是一心向着匡复汉室。天下当是一个完整的大汉的,但大汉不能是昏君的,他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好以这样一种尴尬的身份终结。


曹操不称帝,当是远见,那时再乱,也是家乱,大家依然是一家人。忠和奸是一种标准。

而曹丕称帝,三国鼎立,天下的乱,是国乱,大家已然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忠和奸又是另外一种标准。

所以,明代的钟惺说曹操:‚老瞒生汉末,无坐而臣人之理,就其发念起手,亦自以仁人忠臣自负,不肯便认作奸雄。如‘瞻彼洛城廓,微子为哀伤’,‘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亦是真心真话,不得概以‘奸’之一字抹杀之‛。

所以曹操是奸雄或是英雄,众说纷纭,不能断论,但唯一大家可以共识的是,他亦是一个诗人。

他对酒当歌把自己为君的理想化为诗,这理想不是如何君临天下,而是如何为民: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他为臣而有君心如此,有君权而有抱负如此,只是可惜这天下,只有三分之一是他可以掌控的,而且还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的一生都随时上马挥剑与


人斗,他‚恩德广及草木昆虫‛的明志也仅只能表现在他在马踏了农田而割发代首的心痛。

所以,曹操对酒当歌,叹人生几何的时候,自己所处的位臵,依然只是渺小如石仰头望山,引颈望海,而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再叹‚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因为此做人臣之心的小,所以曹操迟疑落笔的江山,于他的眼里不是山而只是石,他也没有什么身份可以让他大笔一挥成山影,但由石而目极的视野里却是白浪滔天的沧海。

见海的诗不多,而最著名的却是曹操这首《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低调让东汉的留白因石而成海而非因山而成江。所以东汉的结尾结得好一个惊涛骇浪,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曾如曹操一般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所看的景致,隔了一千多年,依然与诗无出其二。那沧海中的一柱石群,恰就是那曹操落笔的江山画卷。沧海一石,那东汉的印象不过就是如此。所以有志如曹操者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把自己看小,而天地浩大,把志向看大,而天下归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ba6bb049649b6648d747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