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修辞研究的几点体会 作者:闫凤云 苗艳梅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6期 修辞是文学的衣着,她可以给文学增添无限魅力。但在修辞中有很多读者不能很好地把握,没有彻底领悟到虚实有拟、喻比有缘、夸张有理、移情有因、借代有据。下面我们就具体事例来分析一下。 虚实有拟 胡仔的《苕溪渔隐》提到有人执鸿雁的生活习性是“鸿雁未尝栖宿树枝,唯田野苇丛间”。而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事实中鸿是不栖于寒枝的,这是苏轼错了吗? 我们知道这词很美,鲁直称其为:“非吃烟火食人语”。诗人以孤鸿自喻,点出被贬黄洲原因,表现诗人不肯轻意随声附和的孤傲品格。若鸿雁息树,又如何写起。诗非科学,若以科学求之,则激昂喻拟之辞永无宁日了。 喻比有缘 陈榕甫《诗词漫话》:“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实际上是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一句形容敌情严重,一句形容士气旺盛。最早对这两句提出意见的是宋代作家王安石,他认为“黑云压城”和“甲光向日”这两种自然景象不能同时出现——“方黑云压城时,岂有向日之甲光”。因而作出“此儿(李贺)误矣”的论断。以后到了明代,又有作家杨慎根据他所看到的“日晕两重,黑云如姣在其侧”的景象,认为作者并没有错——在特定的环境下“黑云”和“日光”是可以同时出现的,他并且由此得出李贺“善状物也”的赞赏。 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之势,似有千钧之力,万乘之威,无坚不摧至极,尤见敌人来势凶猛。而甲光向日则犹如长矛刺朽盾,利锋削腐皮,皓气冲霄,长虹贯日,气集于中,铜浇铁铸似有所不及也。把塞外凶悍、豪壮、残酷写尽。黑云,敌势也。没有必要追究其是否为乌云滚滚,也没有必要追究其是否日昏两重。比喻耳,为托气势之用。比拟是修辞,不是哲学思辨。不必计较“异类不吡(比)”,而要讲“凡喻必以非类”,“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所以“木与夜孰长,智与栗孰多”在文学上是可通的。陈騤《文则》卷上丙:“《易》之有象,以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诗》若是,诗亦然。如钱钟书《管锥编》所言:“顾斤斤辩此,尤是舍本逐末。夫诗文刻划风貌,假喻设譬,约略仿佛,无大刺谬即中。侔色揣称,初非毫发无差,亦不容辎铢必较。使作实当真,则铢铢而称,致石必忒,寸寸而度,致丈爽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bb558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