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宫廷音乐家苏袛婆的音乐成就及影响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林玉峰 (赤峰学院 音乐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时期,国家分裂,政权几经更迭,但是并没有阻挡音乐的发展进程。宫廷音乐家苏袛婆,依他突出的音乐造诣,不但影响了整个南北朝音乐的进程,同时也使西域(古新疆)的文明化进程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五弦琵琶和龟兹乐调“五旦七声”的宫调体系是他在音乐上的突出成就,苏抵婆带来的西域乐舞对中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苏袛婆简介、创作背景、苏袛婆的音乐成就和苏袛婆音乐影响四方面,来综合考证南北朝宫廷音乐家苏袛婆的音乐成就及影响。 关键词:苏袛婆;成就;影响;音乐;南北朝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40-02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多半是由士族阶级创作的。因此,中国音乐在南北朝时期,主要服务于士族阶级;同样的,作为士族音乐的高格调色彩,并不是宋元以后市民文化可比拟的。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形式主要为宫调体系,而苏袛婆作为其中杰出人物的代表,一直活跃于中原乐坛上,这中间的过程,绝非偶然,而是映照出苏袛婆过人的音乐天赋和杰出的音乐才干。 一、苏袛婆简介 苏袛婆出生于南北朝时期龟兹(今库车)地区,其家世代为乐工。苏袛婆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弹奏琵琶。他的父亲为西域著名音乐家,他是家学的“五旦七声”宫调体系,在乡邻之间声名大作,风诏入西突厥汗汗廷,从事歌舞宴乐。北周王子迎娶西突厥公主阿史那氏,他随公主来到中原腹地,从此才华得以施展。 苏祗婆将家学理论传入中原,并结合中原传统调式理论进行传译,创立了八十四调理论。来自西域龟兹国的音乐大师苏祗婆是中国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的龟兹乐有七个音阶,演奏乐器能达到18种之多,从音乐唱歌曲调到伴舞的乐曲和乐队演奏,无不透漏出少数民族的歌舞才情。 古代西域旖旎的自然风光,隽永典丽的民间乐舞,使得苏袛婆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练就了娴熟的琵琶歌舞,为陶冶时人的情操奠定了基础。在龟兹境内佛教名胜古迹和石窟寺中,苏袛婆时时聆听法事活动和宗教乐舞演出,如同虔诚的佛教徒,勤学苦练,顿悟成“佛”。在《旧唐书·音乐志》和刘贶的《太乐令壁记》的记载中,对其在中原的扬名,有过一致赞誉。 二、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和西域地区都处于一片战乱之中。社会空前地动乱,战争肆无忌惮地掠夺,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当时的龟兹国与西域诸国同样摆脱不了颠沛流离的命运,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逐渐增多。 前秦大将苻坚征服西域各国以后,将龟兹亦踏在脚下。所到之处,文物珍宝、乐舞伎等尽皆被迫挟持东归。远近文明的《西凉乐》亦渐渐地融入中原文化之中。到北周武帝统一北方以后,遂有了乐师婚嫁队入住中原。 周武王时期的名人郑译尤善音乐,从苏袛婆入朝以后,二人就互相交好。直至以高超的记忆传授给郑泽龟兹琵琶演奏技艺。隋文帝杨坚统一以后,尽管郑泽极力推行西域龟兹乐,但是收效甚微,直至在黄门侍郎颜之推的提议下,隋文帝才让乐工齐树提去重修雅乐,但是并没有达到隋文帝的满意。在经历后期的失败以后,郑泽遂亲自求助于龟兹琵琶大师苏祗婆。 苏袛婆在当时的长安梨园教坊中,就已经颇负盛名。他对一些名流音乐进行修正的同时,也大力弘扬诸如《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康国乐》等乐曲。在郑泽和苏袛婆的共同努力下,一位精通乐律的著名文化艺术专家和演奏家同时独具慧眼认准改革华夏乐舞之路的长安总教习,共同为华夏音乐的研制和开发做出了贡献。 在郑泽和苏袛婆的共同努力下,以笙簧或琵琶柱位发音高低调整校对,寻求研究龟兹乐的调式音阶和乐律与中原宫廷雅乐的契合度,最终在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上做出了辉煌的贡献。少数民族建立的胡乐胡舞,是在民族大迁移中,融合印度古典舞的方向,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之后随着艺人的传播,抵达中原。在苏袛婆的创作中,受西域乐舞、印度天竺音乐潇洒、劲健、活泼、明快、奔放之美的影响,深切地表达了世人追求思想解放、表现放荡不羁、超然自得的情怀一样,创作的乐舞,很快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开来。 《隋书·音乐志》上记载:“考寻乐府,钟石律吕,皆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恒求访,终莫能通。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中间有七声。因而言之,答云:‘父在西域,称为知音,代相传习,调有七种。’以其七调,勘校七声,冥若合符。”这是郑泽所记述的西域乐舞“七调五旦”与中原乐律“黄钟大吕”向契合的传世之作。 隋朝时期,承继南北朝宫廷雅乐之风,在理念上,契合乐工乐调形成的蓝本。他们二人的创作,反而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淀出深厚的爆发力。 三、苏袛婆的音乐成就 借用西域音乐调式理论解决了我国中原地区汉民族朝野长期悬而未决的课题,是苏袛婆在隋初音乐史上最卓越的贡献。作为少数民族音乐家,其成就是中华民族音乐世界里的新篇章。 苏袛婆的音乐成就,首先在于其对音乐理论的传播。苏袛婆在其音乐理论成就的基础上,使龟兹七声与中原传统十二律相乘而形成“八十四调”,再次掀开了中国民族音乐史上崭新的一页。 苏袛婆与中原音乐家郑译、万宝常、苏夔等人同力合作,深研细究音乐,以郑泽的《乐府声调》一书传世留名。苏祗婆之宫调理论的创立和使用,是音乐技术史上规范性的一页。其成就,超越了南北朝时期的其他音乐论调,尤其是其琵琶八十四调的创作,成为音乐史上的“九宫”流传到现世。他的音乐成就,在于承继了西域音乐的遗传基因,显示出其非凡的艺术天分。 苏袛婆的“七声”汇合宫声、南吕声、角声、变徽声、羽声和变宫声为一体的声调之说。其音乐成就,在我国古代的音乐研究史上,成为比较光辉的一页。在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下,音乐文化交流随着西北少数民族的南迁,以龟兹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最具代表性,此后苏子和苏袛婆等人的努力,音乐的东渐态势依旧没有减去其停留的步伐。 四、苏袛婆的音乐影响 在苏袛婆音乐理论中,宫调理论的创立和运用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大进步,不仅规范了我国的音乐技术,同时也对后来的宋词、元曲乃至我国戏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宫调理论的创始人,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同时,还使得这一理论对印度、朝鲜、日本、越南、缅甸等国的音乐舞蹈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旦七调”的产生,适应了汉族传统音乐和西域音乐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古代音乐音阶、调式发展的里程碑。苏祗婆促进了我国古代西域和中原地区的音乐交流,对后世隋唐燕乐宫调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自南北朝至隋唐的500年间,苏袛婆的五弦琵琶盛传不衰,直到隋唐时期,许多少数民族仍将其视为主要乐器来弹奏。以苏袛婆的西域乐舞来看,对整个中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推动中原文化艺术的进程中,苏袛婆起了变革性作用。 苏氏乐调体系奠定了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成为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苏袛婆的音乐成就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苏袛婆改观了中原雅乐,将歌舞与音乐完美结合,为宫廷音乐注入了民族气息,为唐朝胡乐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之所以称它为唐代舞蹈的奠基,是因为其创作的舞蹈,融合了中西音乐的新举,在伴随有载歌载舞的情形下,苏袛婆的音乐理论和音乐体系,使得中国古代音乐在原有的内容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龟兹乐在乐器的传播方面,使得南来北往的优秀乐器汇聚一处,形成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古典民族音乐演奏团队。 苏袛婆的音乐成就,使得西域乐舞对中原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西域乐舞的特殊风格,在内地受到欢迎程度亦很深。隋朝“九部乐”、“高昌乐”和西域传统音乐广泛传入内地,成为后世音乐中鲜明的一支。据《全唐诗》记载,西域舞蹈促使中原唐诗宋词的发达繁盛,相关的诗歌和诗人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西域乐舞对中原的影响,是与大批西域音乐家到中原献技和传授分不开的。 印度乐调与中原乐调的主要区别在于因调相生的乐调系统。在印度官方音乐记载中,对音律冲突和乐理观念的差异,都是由苏袛婆的音乐成就中派生出来的。在郑泽记载的音乐观念中,同苏袛婆的音乐成就实践相联系,合成宋代之前的大鼓之势,就必然在乐器理论的边缘,催生出真正切合音乐实践的论调。 苏袛婆的音乐思想,尽管在南北朝分裂的政治格局上没有多大裨益,但是在历经几个世纪的忧伤思绪下,在音乐美学上产生的积极影响却是无法抹去的。西域胡乐畅通无阻地入主中原,为隋唐宫廷燕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词的开化程度,突破了经学的一统之局,带来了音乐大一统格局,为隋唐的繁盛格局开辟了道路。 苏袛婆音乐的影响,使得南北朝的音乐扬弃了先秦两汉时期的伦理使用传统,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音乐的发展,在音乐人主体情感的基础上,以乐器的综合应用和偏重心理表现的内涵,在总体上形成了音乐世界观和音乐审美格调的进一步提升。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音乐文化拥有其特定的文化特质,在少数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中,为音乐的产生和相应音乐传教内容的变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苏祗婆将龟兹“琵琶七调”理论传到中原,对中原音乐产生影响。苏袛婆等乐师的不懈努力,对整个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交流与影响意义深远。 南北朝宫廷音乐家苏袛婆的音乐成就,是与其时代背景和创作情怀分不开的。在国家动乱、民族分裂的年代,能以其自身才华,将琵琶乐器和种类繁多的乐器传播到中原地区,不但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宫廷音乐发展的新乐章。在南北朝的音乐发展史上,成为里程碑和转折点式的人物,为宫廷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a728b2852458fb760b56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