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的层次 反思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层次,我们提倡的主要是实践性、批判性反思,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技术性反思的层次。 技术性、实践性和批判性三种反思,是凡·曼宁(Van Manen)以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哈巴马斯(Habermas)对人类认识的三类兴趣为依据,对教师反思层次所作的划分。按凡·曼宁的观点,技术性反思以经济、效能和效率为原则,反思何种手段最为合适,而不质疑既定目标、教学脉络和已有的理论。实践性反思则检讨目的、手段及其假设,以及实际的结果,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的特征。批判性反思以公 正、平等这些道德的、伦理的标准判断专业活动,关注伦理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等广泛的问题,也关注影响个人自由的意识形态和结构上的种种局限。 在课程领域,技术性反思的典型问题是:该如何理解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如何尽可能遵循教科书的内容或者根据目标稍作调整?如何使教学方法取得最佳的效果?如何评价学生,使其符合已经预定的教学目标?联系到中国目前的教育现实,技术性反思的本质在于以应试教育为目标,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某种程度上,技术性反思是需要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 实践性反思的典型问题是:在预期或不预期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成长?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和学生的需要,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该如何布置开放的环境,让学生从经验中自由愉快地学习?如何通过质化的评价或者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理解自我,获得全面发展?目前教育改革要求教育以学生为本,而要实现这种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教师的实践性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批判性反思与实践性反思有类似之处,但它更强调伦理的、政治的方面。阿普尔概括了批判性反思的四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这是谁的知识?知识是由谁来选择?为什么要这样组织知识并以这种方式施教?这对某个特定的群体是否有利?通过这种反思,教师能够认识到课程中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自觉地剔除其中错误的成分,达致学生的解救和社会的正义。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所以教师的批判性反思更显得十分必要。例如,课程中是否还渗透着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在课程中得到体现了吗?已有的教材和教法,究竟是在灌输性别平等的意识,还是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诸如此类,都是批判性反思的表现。 由于每一个问题都涉及技术的、实践的和批判的方面,所以教师必须综合地利用各种知识源泉进行三类反思,而不能只强调某一类反思。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教师以技术性反思为主,所以也必须有所侧重,需要强化教师对于学生、教育脉络和社会平等以及教育目标的认识,以便教师向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的层次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4eb6e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