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其人其事 ——一个有才无德的学者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马克思曾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的主要著作有《论说随笔文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等,他说过一句最著名的话就是:“知识就是力量。”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培根生于1561年1月22日,他出生贵族家庭,父亲曾经当过英国皇家的掌玺大臣。他从小就抱负不凡,一心想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然而时运不济,就在他踌躅满志,风华正茂的19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患病亡故。年轻懦弱的培根才发现自己像是一个被人抛弃的人,为了生活和事业,为了出人头地,他开始了探索、寻求之路,他绞尽了脑汁,费劲了心机,就在他23岁的那一年,终于找到了一个值得投靠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艾塞克斯勋爵,他是英国女王的宠臣,但这个人却是培根的姨夫,另一位勋爵的仇敌。由于培根的殷勤和忠实,很快被提拔为英国下议院议员和艾塞克斯的私人顾问。艾塞克斯视培根为义子,给他送了一大笔英镑和一套别墅。而培根手中有了钱就肆意挥霍,整天过着纸醉金迷的放荡生活,难免坐吃山空,他被债权人送进了监狱。艾塞克斯花了一大笔钱又把他从监狱里领了出来,还对他不灰心,准备继续提携他,但由于培根姨夫的极力反对而泡汤。 正在培根为自己的官场不得志而郁郁寡欢的时候,艾塞克斯遭到了政敌们的弹劾,失去了女王的宠信,以叛国罪被送上了法庭。这时,培根一看艾塞克斯政治生命终结,在无利可图。立即见风使舵,落井下石。他摇身一变,竟然主动要求参加起诉他的恩人。在法庭上,培根颠倒黑白,激情演说,指控艾塞克斯阴谋篡夺王位。由于培根的指控,法官以不容辩驳的事实判定艾塞克斯死刑。培根梦想把自己的大恩人送上了断头台,满以为会得到一大笔赏金,但他的美梦落空了,用出卖良心换来的仅仅是1200英镑赏赐,这令他大失所望。 1617年,56岁的培根终于爬到了他父亲生前所当过的掌玺大臣的位置,次年又坐上了皇家大法官的宝座。年岁的增长和职务的上升,始终没有改变他的德行,1621年,因受贿、舞弊又被投进监狱。这也是他政治生命的终结,出狱以后,一直隐居家中,搞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1626年的冬季,因在露天实验雪的防腐消毒作用,受风寒患病而死,终年65岁。 近代意义上的英国民族历史为时不长,然而自乔叟以来,英国文学的名篇佳构却层出不穷,各类文体领域均有大家屹立。不过,假如有人问:哪一种文类最能代表英国的民族气质和民族性格呢?那么,我个人倾向于选择“随笔”这一文类。随笔的写作更多地是人生阅历、智慧学养、情感性灵的自然流露,人为的痕迹很少,所以,我们若要了解英国人的秉性,那就有条捷径可走——读英国随笔。这里我愿意再聊聊随笔名家培根的名作《谈读书》。 弗兰西斯·培根生于伦敦一贵族家庭。他天纵奇才,12岁便入剑桥大学研习神学、法学及经院哲学,毕业后去英国驻法国使馆供职。1597年返回英国,此后在英国政界却饱经炎凉世态,摸爬滚打了20年。然而政坛险恶,风云难测,他在1621年卷入了一桩宫廷阴谋,遂被罢黜,从此专研学术。1626年因做低温防腐实验而不慎受寒致病,离开了人间是非之地。除了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他所撰写的随笔也因透彻警辟、幽默隽永、意趣盎然和风格独具而享有了世界性的声誉。 《谈读书》首先说的是读书的三种功用,即:怡情、傅彩和长才。 “怡情”使人即使独处幽居也可不失生活的情趣,“傅彩”使人善于言辨或烘托气氛,“长才”则使人圆观周览,于待人、接物、进业,更加精熟完满。其次,文章谈如何读书。书有好坏优劣,开卷未必有益,因此颇需区别对待: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多数只需大体浏览,少数则须认真阅读、仔细消化。再次,是说书犹镜子,可以映照出多种人生样态,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有明智者读书,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将立身处世、做人之道与书本中传递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修饰剪裁,去留取舍,全在一心,所谓“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第四,是说书如良药,可以疗治各种心智缺陷。不同书籍,各有专能,史使人明智,诗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深刻,逻辑使人善辨,所以,读书也应因人而异,正如治病理当对症下药一般。 此外,人只能在某一有限时空之中生存,故其人其书总难免缺漏之处,后人站在前人肩上,往往在某些方面能够超越前人,但是前人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永远不可鄙薄。因此,文章还提醒我们,读书时虽不可尽信书上之言,然而也不能存心诘难作者。批判的阅读精神正应落实到宽容的接受态度上,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最后,此文还有一可书之处,即其文风简练,措辞精到,与其思想稳健警辟的特点恰好相配,王佐良先生的译文雅驯流畅,凝炼干净,是译界公认的一流译品。总之,斯人、斯文、斯译使《谈读书》完全属于培根自己所说的少数值得仔细品味、认真消化的作品之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1c8935a6c30c2259019e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