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知识讲解

时间:2023-02-12 15:02: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聊斋志异

学习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知识; 2.把握情节、赏析人物、研讨主题。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高清 作家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省淄博人。 19岁应童子试,连取县、府、道第一,名震一时。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做了四十余年的塾师,年老方撤帐归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品介绍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是记述的意思,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画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很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等。 写作背景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康乾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字词汇总

逃遁(dùn) 朝暾(tūn) 谶语(chèn) (wán) 连袂(mèi) 创痏(wěi) (lèi) (shà) (qí) (xū)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1


《香玉》

以崂山下清宫为背景,叙写了黄生与宫中白牡丹花仙的香艳的男女欢爱的故事,歌颂了人世间最纯洁的感情。 《王六郎》

通过渔人许与王六郎相识、相交,王六郎舍己救两条命,以及王六郎为神后与许的交往的描写,表达了人世间真情的珍贵,对富贵不忘贫贱之交的赞美,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社会人情冷漠、人不如鬼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色

1.情节曲折,富于变化。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三种色调结构全篇。黄生的孤寂是,香玉的婉转妩媚,感情挚烈是 绛雪为耐冬所化,友善清雅,贞操自持是

2.精粹而丰富的语言。无论是抒情写景,还是叙事状物,都绘声绘色,多彩多姿,曲尽形态,词汇异常丰富;人物语言雅中有俗,俗中见雅,雅俗结合,更生动活脱。

3.体裁上,大部分作品有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具备短篇小说的体制。

知识迁移

阅读《婴宁》片断,完成13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曰: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媪亦起,唤婢襆被,为生安置。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如嫌幽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生曰:勿尔,堕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

母谓女曰: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女正色,矢不复笑。母曰:人罔不笑,但须有时。而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之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

1.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之后又多次写花,谈谈鲜花情节描写中所起的作用? 2.婴宁在受到婆婆训斥后,就再也没有笑过。如何看待婴宁的不笑呢? 3.蒲松龄先生创造出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其意义何在?结合当时环境分析。 参考答案

1.作者有意以鲜花象征婴宁容貌的美丽与内心的纯洁,而在婴宁与王子服相识、相爱,以及引起婴宁由笑到不笑的惩罚西人子事件中,花也都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2.在嫁入王家后,由于受到封建家长的监督,婴宁越来越感受到舆论对她的巨大压力,她逐渐知道什么是封建礼法,对这个环境深感失望,变得不爱笑了。她不笑固然是要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但终不笑,却是一种极端的行为,表明她对封建家庭的生活感到毫无趣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7500d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