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是教师的自我救赎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在一个圣诞节的晚会上,年轻的妈妈带着5岁的女儿去参加Party,热闹的场面,丰富的美食,还有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妈妈兴高彩烈地和朋友们打着招呼,她以为女儿会很开心,但女儿几次想哭,开始还忍着,多次之后,女儿终于坐到地上大哭,鞋子也甩掉了。 妈妈气愤地把女儿从地上拖起来,责备之后,蹲下来给孩子穿鞋子。在蹲下来的那一刹那,妈妈惊呆了:她眼前晃动着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大腿,而不是自己刚才看到的笑脸、美食和鲜花。妈妈终于明白了女儿为什么不高兴,因为她蹲下来的高度正是女儿的身高。 我们一起再来看另一个故事:《电梯里的镜子》 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中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抢怨说:“我们怎么能想到这一点呢?” 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的再度出发的。 1 上面两个生活的小故事,蕴藏着我们对告对特事物、看待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并不简单的道理: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今天,在这里,请让我以换位思考,是教师的自我救赎为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我们和问题哀怨。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然后才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他,引导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有时候我们看似在“为学生着想,实际上往往是以我们在人的目光去看待问题,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要求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当事情的后果不如我们所想象或期待的那样美好时,我们就会觉得委屈,觉得真是“好人没好报”觉得抱怨。 但是,静心细想抱怨能解决问题?答案十分肯定:不能!而且,它非但不能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反而还破坏我们心情,影响我们职业的幸福指数。长此以往,我们似乎变成了祥林嫂,逢人便絮叨那些学生。相由心生,于是我们也辛苦的“自我修炼”了一张教师的脸:写满了憔悴、哀怨和书呆气。 曾看到这样一个报道:在一位林老师的英语课上,有一位学生拿着一道物理题与另一位学生讨论,林老师走过去,二话不说就拿走物理试题纸。这位同学随即取出物理书看,林老师又过去拿走他的物理书,并瞪了他一眼,此时,学生又“作对般地拿出数学书”,于是林老师严厉地对该学生说:“如果你再这样,以后英语课我就不管你了!” 2 “随便”那位学生回敬道。 事后,林老师觉得好生气,好委屈啊。这一幕,我们似曾相似,这位学生在英语课上和同学讨论物理试题是不对,但是林老师拿走试题纸是“为学生着想,希望他能认真地上英语课”,但这样看似关心学生学习的处理方式在学生看来无异于不给他面子,击碎了他的自尊心。这样的“为学生着想”学生自然不会领情。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作茧自缚”,我们完全可以有一张灿烂的笑脸。也许改变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从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做到。如果林老师当时走过去轻轻地对他说:“我相信这道题一定很有打挑战性,你很想尽快地把它弄懂,但是这样会影响英语课学习,下课了再和同学讨论怎么样?”相信这样一来,学生会马上收起物理试卷,并全身心的投入到这节英语课上学习。 因此,对于学生,老师如能换位思考,师生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误解: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摩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我们用换位思考的大度和睿智,拯救了我们职业的幸福感,也体现了我们。 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我们用换位思考的大度和睿智拯救了我们的职业幸福感,也润物细无声地感化着学生,疏导着学生。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学生都在蜜罐中长大,自我为中心,性格霸道,容易冲动,只会的别人的毛病,自己的缺点很难看到,但是我认为,事实并非安全如此,我们应该看到,新世纪的学生时代感越来越强了,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15465ac850ad02de8041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