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细微处尽显感动 “不了解我的人,总觉得我很高;了解我的人,知道我还是原来的我。” ——题记 我是一名普通的支教老师,来到小金县美兴中学已有大半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的身边发生了一些有趣又感人的事情。 一 纸条“短信” 山区里的孩子大都性格内向,喜欢用笔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在收上来的作业中,我总收到了许多信和小纸条,它们往往都夹在交上来的作业本中。纸条的内容各不相同,大体可以归成这样几类:家史篇、关爱篇、请教篇、教义篇、检讨篇等等。我把这些小纸条当成宝贝,精心收藏。 一天,当我翻开学生的英语作业本,一张小纸条呈现在眼前:“曹老师,天气越来越冷了,你要穿件棉衣或多穿几件衣服„„知道你感冒了,让人担心。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你,如果不注意感冒了,那不把人急死才怪„„” 当然,也有苦恼时。有个学生总不能按时交作业,于是,生气的我用“铁血政策”代替了“怀柔政策”:批评,罚抄课文和单词。当我验收时,发现本中夹着一张小纸条:“曹老师,此时,我非常难受,因为您对我这样是为了我的将来,为了使我走出所处的偏僻„„”这个基础较差的孩子告诉我,她宁可“开天窗”,也不愿抄作业糊弄老师。我先是长长地舒了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内疚与自责。后来,我又找了个机会,与她进行了长谈。直到最后,听到放学的铃声,我们看着彼此脸上舒展的笑容才离开。 在都市,青少年们爱发手机短信互递消息。因为一些难以启齿的话,不用面对面,就可以让对方准确收到。我的学生们爱给自己的老师递纸条,其实这种方式,倒也与现代城市人际关系交往有异曲同工之处。时不时,当我看到他们的纸条“短信”时,心里总是暖暖的。 二 一天吃了五顿饭 来美兴中学一个多月后,可以说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于是脑海中蹦出了家访的念头。 时间是某个星期五。放学后,在同学和老师惊奇、怀疑的目光下,我们出发了,这次的目的是,“家访”。天色越来越暗,我和我的支教伙伴再也没心思说闲话,丝毫不敢懈怠,因为稍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学生心很细,在前面带路,并一直安慰老师不要害怕。自从上了山,几十里路一个人也没看到。当我看到远处的亮光时,仿佛看到了冰心笔下的小桔灯。从此,我记住下午出门一定要带手电。 一进门,家长就十分热情。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因为感觉自己都是可以做他们子女的人,受到这样的盛情款待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到后来在慢慢的聊天中,他们的耿直和热情,已让我很自觉地接受他们的心意了,一副熟门熟路的样子。闲谈之中眼前多了一张小方桌,接着摆上一盘花生,其中夹着瓜子和糖。用不了多久饭菜就端上来了。这个“三部曲”可以说是固定模式,无论你到哪家,无论在何时,哪怕是上午10:00或者下午3:00,也雷打不动。 那天接连家访了5家。因此最多时,我一天吃了五顿饭。那次家访之后,我闹了几乎一个星期的肚子,喝了一星期的稀饭。于是,我又总结出一样家访必备物品———健胃消食片。 接下来在的一个月,每个周末,我又和我的支教伙伴走访了十几个学生的家庭。热情,勇气,赋予了我们习惯在风沙中大声歌唱,在阳光中勇敢向前的性格。我们知道这一切,是为了缔结出我们和学生之间更深,更深的感情。 三 体验“有钱没地儿使” 支教生活已经过半,相识或者不相识的人对于我们的支教行为都充满好奇。当得知我们没有工资只有补贴时,更加惊奇地问:“那怎么过生活?”出发前,我们也有过类似的担心,可来了这儿,才知道什么叫“有钱没地儿使”。 刚到这里,为了方便联系,我用200多元买了一部电话,装的是本地的卡。再花了100多块钱买了些日常的生活用品,除此之外,我发现只要再有200元钱差不多就可以供我用三个星期。学校照顾到我是个从远方来到这支教的女孩子,为我安排了干净的宿舍,还让我和学校的老师家里一起吃饭。在伙食方面我便不必忧愁。衣服穿自己带来的,吃饭的问题也解决了,从第一个月以后,我的生活开销就没上过300 。但除了我自己的生活开销外,我总忍不住要给学生买这买那。冬天太冷,我看到班上的一个成绩很好的女生,总是穿得又薄又少,又总是那么一套衣服,便拿自己的补贴给她买了新的棉服裤子和鞋袜。有孩子没钱买参考书,到现在还没有英文词典。我又为给他买了学习资料。但感人的是,一个晚自习之前,有人在我宿舍的门口咚咚咚敲门。我打开门一看,是我给买过衣服的学生。她迅速地给我塞了一封信,害羞地跑开了。我看了看信封,看到上面写了几个字,“感谢信”,我不禁含着泪水笑了起来。所以别说我没钱,我或许只是,“有钱没地儿使”吧!可是花在学生身上,何乐而不为? 有人对我说志愿者很伟大,从事支教这个事业更伟大,而我觉得我只是个小小的工作者,许许多多不过是微薄之力。反观言之,是许许多多的微小事情让我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孩子们给我带来的温暖动力。细微之处彰显伟大,而在这块热土上,我感受到的是,细微之处尽显感动。愿感动常在,愿感动长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1ecba6d15abe23492f4d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