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信息化问题》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1009369 课程类别:全校选修课 授课对象:哲学、经济学、信息学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学 分:2学分 主讲教师:常晋芳 指定教材:邹广文、常晋芳,《全球化进程中的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讲授和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代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全球化与信息化问题,并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方法把握和分析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了解和掌握20世纪后期兴起的全球化进程和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本质、特征及未来趋势等,使同学们能够拥有全球化、开放性的视野,并能有助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习。 教学方法: 理论与联系实际,创新性和时代性强,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作业为辅,并且运用文字、图像、音乐、视频、实物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用哲学的眼光看当代世界 课时:1周,共2课时(五号宋体) 一、哲学是什么? “爱智”与“知人”。 二、哲学起源于好奇和疑问 好奇心、想象力和永恒的疑问。 三、哲学的两大主题:人与世界 哲学从仰望星空开始。 人的本质,认识你自己。 四、哲学有什么用? 哲学的社会功能 五、学哲学的方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每日人、为真善事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哲学的理解。 2、为什么要用哲学的眼光看当代世界? 第二章 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概念 课时:2周,共4课时 一、全球化图景 二、全球化的历史 全球化的发展阶段,航海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比较。 三、全球化的本质 不同全球化理论,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全球化的本质。 四、网络与信息网络化 网络的发展和现状、概念、本质、特征。 五、其他相关概念 信息、智能、知识、信息社会、网络社会。 思考题: 1、为什么是西欧而不是中国开创了全球化的进程? 2、全球化与信息化有什么关系? 3、物质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 全球化的经济、技术与文化基础 课时:3周,共6课时 一、全球化的经济基础 新旧经济全球化比较,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新自由主义与新左派。 二、发展观与改革观的变革 世界发展观的变革,中国改革发展的反思与调整,旧发展改革观的实践后果,新发展改革观。 三、全球化的技术基础 信息网络化与全球化、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 四、全球化的文化背景 思考题: 1、如果理解美国式全球化与客观全球化进程的关系?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球背景。 3、市场能换来核心技术吗? 第四章 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主体 课时:2.5周,共5课时 一、社会学考察 二、哲学反思 三、价值评价 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思考题: 1、全球化与信息化如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五章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生存、交往、思维) 课时:3.5周,共7课时 一、人的生存方式变革 二、人的交往方式变革 三、人的思维方式变革 思考题: 1、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2、网络交往与现代交往的关系。 3、如何运用全球化信息化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第六章 文化的全球化与信息化 课时:3周,共6课时 一、全球化的文化悖论与文化整合 二、普遍文化价值与民族文化个性 三、全球伦理 四、全球生态文明 思考题: 1、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一体化与多元化的关系。 2、如何认识普适价值与全球伦理? 3、面临全球化生态危机,我们应当怎么办? 第七章 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未来 课时:2周,共4课时 一、人类社会理想 二、全球化信息化与人类文明 三、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四、“和而不同”与“共生主义” 思考题: 1、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思想过时了吗? 2、和谐世界是否可能? 考试:第18周 课堂考察或写论文。 主要参考书目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 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马丁·阿尔布劳:《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商务印书馆,2001年。 孔汉思、库舍尔:《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何光沪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徐建华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 杰姆逊、三好将夫编:《全球化的文化》,马丁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俞可平、黄卫平主编:《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梁展编选,《全球化话语》,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杨伯溆:《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严耕等:《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1998年。 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汪丁丁:《自由人的自由联合》,鹭江出版社,2000年。 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 孙小礼、冯国瑞主编:《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刘吉、金吾伦等:《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执笔人:常晋芳 2009年2月16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31aef1ad51f01dc281f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