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时间:2022-04-13 07:0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感受这首词语言、情感的豪放之美. 2.品味字词,赏析语言,并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深刻内涵。

3.学会甄别资料,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深刻内涵,学会甄别、运用资料,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课前下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结合苏轼600字的生平资料,用一句话介绍苏轼。)从你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你们运用资料、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很强.希望大家在本节课能够充分运用手中的资料来解决问题、理解课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走进苏轼的世界。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呢?(学生自由发言)

苏轼自己对这首词很得意,于是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封信——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明确:通过这封信让学生了解苏轼词雄壮、豪放的特点,为指导初读课文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 指导朗读——

要求:①读准字音,口腔打开,做到字正腔圆。②把握节奏,落实重音。 三、品读课文,体会苏轼之“狂” (一)品读上阕,分析苏轼的“形狂” 1.分析“狂"的内涵

提问: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狂)什么是“狂”呢?(出示《古汉语常用字典》对“狂”的解释,让学生选择。)

狂:①狂妄,傲慢。②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③发疯。④失去常态,狂乱。

过渡:明代屠隆说:“善狂者心狂而形不狂,不善狂者形狂而心不狂。”“形狂”指人的外在表现,即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等异于常人;而“心狂"则是内在的,指人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等与众不同.的上阕侧重表现“形狂",下阕侧重表现“心狂",这首词中出现的是“少年狂”,少年狂其实就是年少轻狂,是不成熟、不稳重的表现。下面我们齐读上阕,看看成熟稳重的“老夫”苏轼有哪些“少年”“轻狂"的表现。

2.分析词中苏轼的“少年狂” 预设:

①行为之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明确:苏轼打猎把猎狗和苍鹰这样凶猛的动物带在身边,来显示他的勇猛。特别是“牵”和“擎”表,他没有让猎狗和苍鹰去发现猎物,而是把它们带在自己身边,很明显是为了炫耀.另外,苏轼的穿着打扮很抢眼,很张扬,带着“千骑”,场面盛大、招摇.这些确实都是“轻狂”的表现。

(学生自由发言的同时品味字词,比如“卷”能否换成“到”“过"“扫”?并适时指导朗读。) ②语气之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明确:这三句话主要让学生体会苏轼自比孙权的口气之“狂”。同时引导学生辨别不同资料对“报”的理解。

为了酬答满城的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孙郎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吧。(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

明确:这两则资料中,“报”分别被理解为“酬答”和“告诉”。而“告诉"更适合这首词的理解,因为前者射虎是为了酬答百姓的围观,而后者是苏轼告诉全城的人去看他像孙权当年那样射虎打猎,后者更能体现他的“少年轻狂”。

(指导学生从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朗读上阕)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方法小结:我们在运用资料的过程中,遇到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时,要根据词的情感基调来判断,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取舍。

(二)品读下阕,分析苏轼的“心狂”

1.比较阅读“酒酣胸胆尚开张”和“鬓微霜,又何妨”,看哪句更能体现苏轼之狂。

明确:前句中“尚开张”的“尚”是“尚且、还"的意思,说话的底气明显不足.而“又何妨”一句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地表现出了他对“鬓微霜"的不在乎,因此后者更能表现苏轼不服老的狂气。

(指导学生从语速、语调、重音方面朗读“鬓微霜,又何妨”一句.

2.结合资料,探究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中苏轼到底是自比冯唐还是自比魏尚。 作者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持节二句:注家向来以为东坡是以魏尚自许,未切,实是自比冯唐……苏轼自比冯唐,一以老,二以筹边远略也。(徐永年、曹慕樊《东坡选集》)

提示:让学生从苏轼、冯唐、魏尚三人的生平、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词的情感基调来讨论,看哪种观点更适合这首词的理解。

明确:冯唐一生屡遭贬官,到老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魏尚虽然被贬官,但后来又重新得到重用,而且把云中郡治理得很好,令匈奴人忌惮不己。而此时的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排挤出京城,因此他更希望能够出现一个冯唐那样的人持着朝廷的符节使自己能够像魏尚一样重新得到重用。在宋辽边界之争中,宋国最终割地七百里给辽国,所以,苏轼也希望自己像魏尚一样平息边界之争。这些都表现出他的抱负远大,是他“心狂"的表现.因此,苏轼自比魏尚更加合理.

方法小结:对同一问题存在分歧、甚至对立的资料,除了从词的情感基调进行判断外,还要结合人物生平以及时代背景,仔细研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运用资料,理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雕弓”的内涵。 出示资料:

天狼星是大犬座中的一颗最亮星,在天赤道以南。通过计算,在北京地区,天狼星的最高高度是33度。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在密州,北宋的密州是现在的山东诸城,其地理纬度是36度,那么天狼星在密州所见到的最高高度是37度。因此,密州看天狼星,只能在东南和西南,是绝不会出现在西北方向的.(刘海波《苏东坡看到天狼星吗?—-谈天球赤道坐标系》)

提问:天狼星应该出现在苏轼的东南或西南方向,可他为什么要“西北望,射天狼”呢?在学生困惑时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讨论-

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于狼.(《晋书-天文志》)

明确:雕弓非实指,而是指天上的“弧矢”星座,即天弓。我们似乎看到苏轼化身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拉动了那把“天弓”,射向了控制侵略的“天狼星”。于是,天下太平!这一举动正是他报效祖国的“心狂”的生动表现。

(三)结合资料,体会苏轼的“进取之狂" 投影出示:

有人说:“苏轼既有报国之志,应奔赴沙场,而苏轼却只‘发少年狂’而无行动;为官者,应勤政爱民,而苏轼却打猎消遣.因此,苏轼之狂,是不思进取,是消极之狂,不可取也!"

明确:苏轼被排挤出京城,失去了宋神宗的信任。他虽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朝廷重用.因此,“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从词中“老夫”“聊”“尚”这些字也可看出一二。苏轼虽被排挤,受冷遇,但他依然为百姓着想,他在杭州和密州时,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政绩突出。因此,苏轼打猎时故意表现出与年龄和身份不相符的“狂”气,是向朝廷证明:自己虽然快四十岁了,虽然是文官,但仍有少年的狂气,可以像武官那样奔赴沙场,英勇杀敌!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孔子说:“狂者进取.”韩愈说:“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所以,苏轼的狂是进取之狂,他的志是报国之志!

四、课堂小结

其实,苏轼的“狂”是极度自信的外在表现,是他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进行的自我调整,是进取之狂。这是苏轼作为天才文人不可或缺的一种气质,是苏轼在个性上的独立张扬,在行为上的越矩放纵,是他不同于世俗浊流的精神外现。正是这样的进取之狂才滋养了苏轼这样才华横溢而又不得志的失意文人,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苏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b36bc5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