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文本解读 作者:吴淑婷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第2期 吴淑婷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9 回,与全书的120 回相比,内容仅占极小的一部分,因而想要借此全面解读林冲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不大可能的。故笔者认为,教材选入该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领略古典文学的风采。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古典文学蕴含的价值离他们太遥远,他们最感兴趣的则是课文中的“武功”,究竟谁最厉害,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毕竟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对此,教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阅读方式,通过其中关于“武功”的言语描写,引导他们跨越时空,窥探人物性格,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谈武功,课文中主要涉及到两个人物———林冲与洪教头,打斗也是在他们之间展开的。从身份来看,他们都是教头,但究竟谁的武功高?谁才是真正的好汉呢?教学时笔者不先作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回归书本,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课文中有这样的关于打斗场面的描写:“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拔草寻蛇’的招式。”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把火烧天”招式是什么样子?“拔草寻蛇”又是什么样的动作?根据情节推断,可以还原场面:洪教头蹦得很高,直接抡起棒子向林冲砸来,而林冲只是轻轻一横,直指洪教头的小腿。这里可以看出林冲的武功比洪教头高,洪教头气势很凶,用劲很猛,而林冲却沉着冷静应对。在品析语言中也可以发现洪教头已经“使用了浑身的功夫”,但林冲只是“把棒一横”,“武功”的高下自然很明显地就可得知。 为什么林冲武功比洪教头高出很多,他却三番五次地退让呢?这是文本的阅读重点,也是剖析林冲性格的一个关键环节。比如课文中描写洪教头屡次挑衅,林冲则给予礼让,还连声说道“不敢,不敢”,在与洪教头交手了几个回合后又赶快认输,这说明林冲很能忍,低调,不惹是非,也恰恰反映了一个“武林”高手应有的风度与气概。从“武德”来看,林冲的确是高手,而洪教头不过才“入行”而已,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是不是武功高就是好汉呢?综观《水浒传》中的108 将,发现有很多好汉武功并不高,比如宋江、吴用,甚至还有做裁缝的、打鱼的、偷东西的,但是他们也被称为好汉。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三个人物林冲、柴进、洪教头进行分析:林冲身上有一种“勇”,一种能忍的“勇”,无论是心胸,还是为人,他所遭遇的一切也衬托出了“勇”的本质。对于柴进来说,他富甲一方,但是没有仗势欺人,而是为人仗义,即便是针对“囚犯”林冲,也是尊敬有加,这样的人即便没有武功,也可以称之为“好汉”。而唯一的反面人物是洪教头,从性格上分析,有点小肚鸡肠,屡次挑衅林冲,当他被打败后,悄悄溜走。通过洪教头的反衬,也更能彰显林冲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武打故事,主角是林冲,配角是柴进,反角是洪教头,故事情节是林冲打败了洪教头。通过武打场面分析发现林冲低调、忍让,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也赢得了“好汉”的尊称。但无论怎样,课文中的“武打”仅仅是一个细节,课堂教学的核心还是应立足于对人物的性格分析上。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轻重,恰当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涉及到的“武功”描写进行分析,既而从中窥探出人物性格,为课堂教学持续深入、生成精彩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18492503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