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教育目的具体要回答的是理想的人的素质结构与规格。 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的影响,最后都要归结到“什么知识最有教育价值”、“如何学习这些知识才有价值”、“如何评价这些知识的学习”等基本问题上来。要回答这些问题,仅以社会学、心理学的眼光来看是不够的,还涉及到哲学上的认识论或知识理论。事实上,斯宾塞在19世纪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时,其根据并不是或主要不是科学知识已经在经济领域内获得的巨大成功,而是其经验主义的认识理论。可以认为,在当时,是经验主义认识论将科学知识的价值看得比任何一种知识形式都要高,从而帮助科学课程战胜了古典课程,塑造了现代学校课程的科学性格。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哲学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定义 补充:“对教育哲学的定义虽然如此分歧,但是其中却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大家都公认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 1. 中国教育哲学家们的定义 代表:黄济先生和桑新民的定义 黄济先生对教育哲学的认识: 第一, 第一点表述从教育哲学的自身特质出发,把教育哲学的视野界定为“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把教育哲学的对象界定为“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 第二, 认为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科群中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桑新民教授认为: (1)“从定义来看,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又是教育的基础理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哲学是教育观和教育研究的方法论。” (2)“从研究的对象看,哲学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教育哲学则研究教育领域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3)“从研究的方法、途径来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教育哲学则是对各门具体教育学科知识的概括总结,概括总结不是要形成包罗万象的知识总汇,而是要揭示贯穿其中的普遍规律。” (4)“从研究的目的和成果来看,哲学要揭示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教育哲学则要揭示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共识: 第一, 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教育的一门学问; 第二,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根本问题或根本假设的,其目的是探求教育的一般原则或规律; 第三, 教育哲学是一门应用哲学; 第四, 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深化、概括或总结,是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 国外教育哲学家们的定义,没有标准定义和主流派别 2. 20世纪的哲学变革 (1) 从“大写的”哲学到“小写的”哲学; “大写的哲学”是指从柏拉图主义开始直到20世纪的西方哲学传统。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也属于这种哲学。 “小写的哲学”是罗蒂所主张的新的哲学。 (2)从“贵族的”哲学到“平民的”哲学; (3)从“认识的”哲学到“存在的”哲学; 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越来越使人们认识到人的存在被认识遮蔽的严酷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萨特、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人将注意力从认识问题转移到人的存在问题,并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口号。 存在哲学的主要特征包括: 第一, 从对象上说,哲学的对象是整个存在,与作为人的人密切相联;而科学总是与特定的对象相关联; 第二, 从知识性质上说,哲学追求一种“内在的确定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存在所参与的;科学则追求一种“外在的确定性”(如客观性、科学性等); 第三, 从知识的增长来说,科学知识是“向前进展的”,而哲学知识则没有这个特征; 第四, 作为一种思想过程而言,哲学就意味着永元休止地追寻,以领悟人的现实境况中的那个实在; 第五, 哲学根植于缺乏交流的危难中,根植于对真实交流的追寻中,根植于充满善意的争辩中;第六,威胁哲学的力量包括宗教、集权和世俗的功利主义。 (4)从“规范的”哲学到“解放的”哲学; 当代思想家福科在《哲学的生命》演说中所说:“我们从往往认为是真理的东西中分离出来,追寻其他的规则,这就是哲学。把思维的框架移位或变形,改变既定的价值形态,用其他的方式去思维,做别的事情,把自己变成自己不是的那种东西,这也是哲学。 (5)从“抽象的”哲学到“具体的”哲学。 波普尔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对广泛影响人类生活的常识和理论进行批判性地考察与反思,以不断地重建幸福生活。 3. 教育哲学的新定义 第一,从定义上说,20 世纪的教育哲学把自己看成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教育基本问题。这种教育哲学是以“高级教育知识”的获得为根本目的的。21 世纪的教育哲学则应把 自己看成是从“哲学的角度”帮助教育者对任何教育问题的理论批判与反思。21 世纪的教 育哲学要从 “以教育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教育实践或教育生活为核心” ,转变为一种“实 践哲学”或“生活哲学” 。 第二,从研究对象上来说,20 世纪的教育哲学研究“教育一般问题”或“教育根本问题” 。 21 世纪的教育哲学应研究所有的教育问题, 可以以任何一个真实的具体的教育问题为起点。 第三,从学科性质上来看,20 世纪的教育哲学被认为具有“思辨性” 、 “规范性” 、 “概括性” 、 “综合性” 、 “交叉性”或“边缘性”等特征。 网上总结的定义:“从哲学的角度帮助教育者对困扰自己的任何教育问题的理论批判与反思,其目的不是为了获得高级的教育知识,也不是为了实验教育哲学家们的某些理论观点,而是为了唤醒并促使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教育生活,使之不断获得认识、了解和重建教育生活的意识、知识、能力与信念。” 4.填空: (1)教育哲学以教育实践或教育生活为核心(之前为教育知识为核心),是一种实践哲学或生活哲学; (2)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每日困扰着教育者们的教育问题; (3)教育哲学具有实践性、反思性、批判性和价值性。 教育哲学的反思性是教育哲学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特征。 教育哲学的反思性有两层内涵: 一是指教育哲学的研究不是价值中立的研究,也不追求价值的中立,而是把研究者自身和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一些人的价值立场作为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外部教育问题的分析始终伴随着对这一内部重要条件的分析。 二是指教育哲学的知识不是一种操作性、描述性知识,而是一种体现着研究者价值立场的“反思性知识”。 研究的目的就是获得“价值中立”的关于“客体”的知识,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知识基础。 第二节 教育哲学的价值 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 1. 帮助教育者思想的成熟和实践上理性水平的提升: 2. 引导教育者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3. 检验和引导公众的教育观念: 4. 对教育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 5. 促使教育学者对教育知识的批判与反思; 6. 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个思想平台: 第三节 教育哲学的学习和研究 教育哲学的学习研究该怎么做? 1.对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的敏感与关注; 一、对社会和人生问题高度关注 2.不断挖掘和积累教育生活的经验; 二、不断挖掘教育生活的经验 3.学点哲学,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 三、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 4.阅读几本教育哲学名著,体会它们的思考风格; 四、努力学习教育哲学名著 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及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陶行知的《中国教育的改造》、彼德斯的《伦理学与教育》、赫斯特的《知识的形式与自由教育》、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伊利奇《非学校化社会》 5.从事几项具有哲学意味的课题研究。五、从事教育哲学的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87a97e202768e9950e738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