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必修三 第1章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目标】 1.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难点】 稳态的调节机制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与对比相结合 【学法指导】通过体温的调查活动,理解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归纳稳态的调节机制。 【学情分析】(手写) 【教学过程】 第 1课 时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哪些? 内环境的功能是什么? 新课讲解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查——体温变化 上午6h 37.0℃ 36.8℃ 上午10h 37.0℃ 36.8℃ 中午12h 37.3℃ 37.1℃ 下午2h 37.4℃ 37.3 ℃ 傍晚6h 37.2 ℃ 37.1℃ 晚上9h 37.1℃ 36.9 ℃ 备注 成员 母亲 父亲 自己 37.1 ℃ 37.1 ℃ 37.4 ℃ 37.5 ℃ 37.3 ℃ 37.1 ℃ 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 思考: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1、正常人体温有个范围,变化一般不超过1℃。个人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6点最低,12-20点最高)。 2、体温随年龄及性别差异,一般年轻者较高、女性较高。 3、气温变化对人体温有一定影响。 4、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 教师归纳: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的认识 观察课本P8图1-4,讨论人体各器官,系统与稳态的关系: 以PH为例来讲述 强冲溶液,NaHlO3/H2CO3;NaH2PO4\Na2HPO4 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PH↑,如何调节? 乳酸NaCOHCO+2NaHCO3乳酸钠H2CO3 H2CO3H2OCO2 CO2刺激神经促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加速。 参与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2、吃了碱性食物 Na2CO3H2CO32NaHCO3肾排出体外 参与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思考: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之后,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稳态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目前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体液的调节和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完成课后思考讨论。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引导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课堂小结】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的状态,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板书设计】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的认识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手写于备注栏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14d448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