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轻谁重》教学反思 《谁轻谁重》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二课。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但还没有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接下来的两课中,学生将会逐步认识物体的轻重和形状。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在第1课的观察活动中,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不同,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的方法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种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针对一年级学生,教科书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完成对5种物体的轻重排序。课堂上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学生对于自己测量的结果没有认真分析,也与学生的年龄有关系,理解能力不够,还需要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活动过程中,在使用简易天平方面,我先做了个用回形针的数量比较小塑料块的轻重,然后组织学生分组称量不同的物品,最后组织学生说一说哪种称量方法更准确。整个活动设计有学生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称量方法中体会到用简易天平这个称量工具称量物品最准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实验,激发了学生研究物体的兴趣。也让学生观察到相同大小的物体因为材质不同重量也不一定相同,相同材质但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 活动结束后,我觉得课堂上语言不够精简,备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环节设计在时间的把控上不够精准,前松后紧。科学课上还要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要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95d3e4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