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语文学科教案 课题 课型 新课 主备人 审核人 梅岭三章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三首诗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整体。每首诗各有侧重。其中,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次章头悬国门,末章取义成仁,皆从“断头”二字出发。可以说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 ”铺开,从眼前写到未来,从自己写到同志,层层深化,层层扩大,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傲然而立。“诗言志”在这三首诗中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梅岭三章》是陈毅同志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写成的,作者教材 学情 分析 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诗歌中的意象流露了诗人炽烈的情感。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纷飞的“捷报”、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学情分析:已经能够理解常见意象,能初步独处诗歌的情感。但本诗意象较多,写作背景特殊,需全面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辅助 手段 教学 方法 1. 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和豪壮的情怀。 3. 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和豪壮的情怀。 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PPT 课堂讨论法、讲授法、朗读法 复备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布置】 要求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或参看有关资料,读一读自己对陈毅同志的认识;查字典,看看题目《梅岭三章》中的“章”字应该怎样理解。对照课文理解、反复诵读这三首诗。 完成预习任务 解题、交流小序的作用。 阅读与赏析 1. 再次诵读,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内在感情。 2. 把握每首诗内容上的侧重点和相互间的联系。 3. 诵读、思考、品读。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 容。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和豪壮的情怀。 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一、从检查预习、解题入手,结教 学 流 程 合小序介绍有关背景材料。 二、朗读与赏析 1.自主放声朗读。画出三首诗中引起自己触动的语言,讨论语言的妙处。说说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2.结合“阅读提示”,分析几处意象的表达效果。 三、诵读与探究 1. 第一章首句是个问句,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向谁发问?诗人对此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2. 第二章的四句诗中,“正”“须”“多”“飞”这四个字起了什么作用?结合这四个字理解各句的深刻涵义。 3. 第三章中,诗人用“人间遍种自由花”结束,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它同第一章首句的问话有无关系? 四、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最后达到当堂背诵。 课 堂 小 结 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也正是在这一关头,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梅岭三章 陈毅 板 书 设 计 课 堂 反 馈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背诵三章 1. 课后拓展阅读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鲁迅的《自嘲》《自题小像》,郭沫若《赠陈毅同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aa3da684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