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

时间:2022-12-03 02:1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这两首古诗都富有童趣。《小儿垂钓》写了一个蓬着头发的小孩儿,在河边专心地学垂钓的样子,当过路人向他问路时,他怕惊跑了鱼,只是招手示意。《夜书所见》通过诗人在夜里读书的所见,刻画了农村孩子的天真、纯朴、自由的情状,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设计理念】

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融读诗、想象、品味为一体,使学生知其景、入其境、悟其情。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正确书写“垂、借、挑”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小儿垂钓》)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使我们初步懂得了一点儿有关古诗的知识,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小儿垂钓》,了解诗人 1理解诗题:“垂钓”是什么意思?你从诗题想到什么?

2介绍诗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是一个手工匠。年轻时背着工具箱从事磨镜、修钉门锁等手工,人称“胡钉铰”。诗却写得很好。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被称为“胡钉铰诗”,后隐居莆田。他留下的诗传至今天仅剩四首。 三、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会读的字,然后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如问同学、问老师或查字典。

2老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并在小组内讨论:自己读懂了什么? 4通过小组学习或查找工具书,师生共同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蓬头:形容头发蓬乱。 ·稚子:儿童,幼小的孩子。

·垂纶:纶,指丝线;垂纶,就是钓鱼。 ·侧坐:身体歪斜着坐。

·莓苔:莓,指某些果实很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植物;苔,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呈墨绿色。莓苔,泛指生长在河边的草丛。 ·映:诗中指遮蔽。

1




·遥:远。

5指名学生读诗句,并思考:

1)这首诗写什么地方?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2)写出谁在干什么?

3)当路人问路时,稚子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4)读了这首诗后,你的脑子里出现了哪些事物?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出现了稚子、草地、路人,构成了蓬头稚子在垂钓,河边是碧绿的草地,加上问路的路人,远近衬托,构成了一幅村野小景。 6再读诗句,小组内讲诗意。 四、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进行认读。 2小组合作,进行认读、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端正、美观。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独立书写。

垂:注意该字的笔顺,注意该字的哪一横最长。 五、引导背诵,情感深化

1学生根据教学插图提示背诵。

2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3学生根据诗意,想象画面背诵。第二课时 (教学《夜书所见》)一、复习检查 1背诵《小儿垂钓》

2讲讲《小儿垂钓》所写的诗意。 二、揭示新课

1齐读《夜书所见》 2释题:“夜书所见”中的“夜书”指的是在夜晚读书,“所见”指所看到的。 三、读诗句,悟诗意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用笔画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 2四人小组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

5教师指导理解未解决的词语。

如:篱落:篱笆的下面。 促织:蟋蟀。 6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四、想意境,诵诗句

1让学生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句描绘的情景。 2让学生看着挂图,背诵诗句。 3诵读诗句,读出品味来。 五、认字写字

1重点指导“会写字”(如“落”,要指出该字的结构、该字所在的田字格位置及注意易写错的地方等)

2看卡片识字,加强记忆。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2

(一)自主识字,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两首古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56b2a528ea81c759f5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