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改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二、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主要有:1.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2.学生立体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 关键词:思维能力 训练方法 在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们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狠抓思维的启发、善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因此,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必须深入到化学教学的领域,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以如下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重点和突破口。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提出:大理石既可以与盐酸反应也可以与硫酸反应,为什么却要用盐酸而不能应用稀硫酸呢?在讲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碳的方法。在讲浓硫酸做气体干燥剂时可提出:浓硫酸可干燥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为什么不能干燥氨气呢?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没有分类法和归纳法,就没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没有理想实验方法和演绎法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模型方法就没有原子世界微观结构的发现,没有类比和模拟法,就没有维纳的控制论。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实际运用于认识和实践,就能使我们的主体思维能力发生层次的飞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思维训练方法。 1、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试管、烧杯、锥形瓶等仪器都可以作反应容器,对于刚接触化学仪器的学生来说使用时容易混淆。只有引导他们从药品用量、装置连接、仪器形状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一种仪器。 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 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 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育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例如在讨论自然界中的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化学变化时,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播放用分子、原子的模型演绎微观世界的化学变化的电教录像,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再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得出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一、是反应物的分子发生再分,二、是分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这一认识结果的完成,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2、学生立体思维训练 立体思维是在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智慧为轴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打开一个又一个的空间。变点的线的思维为立体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培养多系统、多方位、多功能、多角度、多途径的高效率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品质,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启智慧的大门,打破传统和习惯的惰性,产生大量的创造性思维。 1)整体思维训练。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跟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其它自然科学、哲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时介绍“温室效应”,讲化石燃料燃烧时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讲碳酸氢钠时介绍蒸馒头用小苏打发酵的过程,讲中和反应时介绍如何治疗胃酸过多症等等。在化学教学中结合教材适当地联系实际,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 2)逆向思维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知识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发现令人惊奇的新天地。如要求学生思考以下是非判断题: (1)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2)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3)碱类物质显碱性,则显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类物质等。 3)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形式。收敛性思维是以集中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具有同一性,程序性、比较性三个特点。对于已设计出来的方案,它能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审查比较,以确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所以它又是一种批判的思维过程。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辨正地统一起来。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例如,化学计算的一题多解,基础理论教学中,对一个问题,一个论点,从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加以论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离和物质的鉴定,多种鉴别方法的设计等训练,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爆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发散性若没有收敛性思维作补充,容易发散无边,变成幻想空想瞎想。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当收敛。例如,学生对同一实验进行多种方案设计后,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对众多的方案进行比较和可行性检验,从而寻求较好的方案,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以及二者的辩证统一,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前提。 应当指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各种方法与途径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6ea5f6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