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唢呐,叩醒华夏灵魂—致《百鸟朝凤》

时间:2022-05-03 00:39: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鸟朝凤》,作为吴天明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已经在电影院上映一周,上个礼拜日,终得空闲,怀着朝圣般的敬重的心情前往电影院观看了它。看完后,我认为这不是一部应不应该去看的电影,而是是一部一定要去看的电影。

吴天明导演将影片视角聚焦到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一代又一代以吹唢呐为生的人们。电影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记录着在面临外来文化冲击时,平凡的唢呐匠的坚守,不断思索和拷问着中国文化的去留问题。

在我看来,唢呐,在电影中,体现的是沁入国人骨髓里的传承。它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多的是坚守信念,是情怀,是压在华夏儿女肩上的责任。 电影中焦三爷说:“唢呐从来就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从师傅的传授到徒弟的学习再到继承人的选择,无一不体现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匠风骨。当焦三爷在展示他所心爱的宝贝—唢呐时,眼神中流露出的喜爱,绝对不亚于一名男子注视自己心仪女子的爱恋。然后对于唢呐,他更多的是敬畏,是高于生命的敬畏。因为对唢呐的庄严敬重,他才有毅力在身体虚弱时,为无双镇的唢呐无法演奏而四处奔波;在命悬一线时,不顾个人安危,为徒弟置办新的唢呐;他才能在最后一战中,将《百鸟朝凤》演绎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电影外方励导演为极力宣传《百鸟朝凤》,在媒体镜头前的那一跪,让世人褒贬不一。如同春节期间周星驰导演在《美人鱼》中推崇的环保主义一样,很多人指责其是在卖弄情怀,借机炒作,但我不这么认为。眼光回到《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它从表面上写的是唢呐,但从深层次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良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如今,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的现实背景下,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面对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东施效颦的“西化”鼓噪,如何依旧保持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如何继承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我看来他们两者,只是以一个国民身份看到了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触及了社会存在的消极反面,因而坚持了自己应有的责任。 电影看到最后,身边的一位将近古稀之年的老奶奶热泪盈眶,坐在一旁的自己手足无措,想开口问及流泪的原因,最终话语还是咽下了。我想她大概看见了至少让其思念的岁月以及故人的背影。《百鸟朝凤》是内敛的,在沉稳持重的叙事里,给我们留下了并不悲观的结局,如同看完余华的《活着》一样,明明充满了悲凉,却还能看见希望;路就在远方,不管怎么样,也要咬紧牙关走下去。 电影的帷幕虽已落下,画面依旧深埋心底。一曲百鸟朝凤已然消散,却奏响时代觉醒!

襄阳电务段荆州工区 刘博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55556e65ce05087732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