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豪猪”寓言到“审美疲劳” 叔本华有一段寓言: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的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的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词警告——用英语来说——请保持相当距离。用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当的满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只是希望人形的豪猪时常的提醒自己: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的伸张。” 近日在闲读时偶然看到了叔本华对这则寓言的完全译文,比较了两者的文字,还是有所差别: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为了避免冻僵,一群箭猪相拥在一起取暖。但它们很快就被彼此的硬刺扎痛了。这样,它们被迫分开。但为了取暖,它们的身体又再度靠近,身上的硬刺又再次把它们扎痛了。这些箭猪就被这两种痛苦反复折磨,直到它们终于找到一段恰好能够容忍对方的距离为止。所以,由于人的内在空虚和单调而产生出来的社交需要把人们赶到了一块。但各人许多令人厌恶的素质和无法让人容忍的缺点又把人们分开了。人们最后找到的、可以让大家在一起而又能相互容忍的适中距离就是礼貌周到和文雅规矩。谁要是不保持这一距离,在英国人们就会冲他喊到:“Keep your distance!”因为这一距离的缘故,虽然相互取暖的需要并非完美地得到满足,但大家起码不会受到硬刺的烦扰。谁要是自身拥有足够的热量,那他就更宁愿对社交敬而远之,既不给别人麻烦,自己也不会遭受来自别人的烦扰。(叔本华著,韦启昌译:《叔本华美学随笔》) 同样的寓言,给人的启示却是多样的。正如我们今天读起来又比梁先生时代多了一层理解,就是人们常爱挂在嘴上的“距离美”。而关于“距离美”的最先出处不知是否来自叔本华的这则寓言,单从其对该寓言的表述和从梁实秋的引述看,并没给人这样的感觉。似曾记得读过美学家朱光潜的“美感经验”理论,倒 1 / 2 是把“审美”与“距离”联系起来,进而有了“不即不离”乃艺术的最高境界之说。 而今的人们非常乐于谈“距离美”,不知是真的有了“审美”体验还是因为“审美疲劳”而找的“借口”。于是,“距离美”被应用到夫妻之间、情侣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等关系中,更有一些所谓的“股评家”也大谈特谈股票的“距离美”,更有幸的是,它还出现在了赵本山的小品里,可见其巨大的“群众基础”。真不知道在如今处在弥漫着“审美疲劳”气氛中的人们是否还有欣赏所谓的“距离美”了,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功利”时代。 有趣的是,叔本华被认为是一个为数不多的“悲观主义哲学家”,柏拉图(Plato)却是他的三个哲学思想来源之一,而在人们的印象里柏拉图(Plato)则是“精神恋爱”的鼻祖。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84d79a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