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三)》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二、课标解读 “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实施具体教学时,应始终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细读上述课标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整体把握教材结构,循序渐进的落实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对观察与认识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第二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两个学段的要求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相应地,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按以下三个层次加以编排:第一层次(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综上所述,教材编排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的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如此,在整体目标要求的统领之下,层层分解,拾阶而上,螺线式上升编排,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b4f4bb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