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血脉偾张”看又语正音 作者:叶洁 来源:《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8年第02期 前不久看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前几分钟董卿刚出场说了个成语“血脉偾张”,“偾”字她读的是fen,第四声。但是也有资料说应该是读ben,第一声。那么“血脉偾张”到底应该怎么读呢? 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早在央视马年春晚,张国立就讲过这个词。在合《光荣与梦想》结束后,张国立曾深情地说:“这雄壮的歌声,真是听得让人血脉pen张!”这时候屏幕上未出现字幕,所以有人认为应该写成“血脉贲张”,读作pen也就没什么错了。 那么,“血脉偾张”“血脉贲张”,还有时不时出现的“血脉喷张”“血脉愤张”,到底哪个写法是规范的?正确的读音又应该是什么呢? 先来看看“血脉偾张”这种写法。“血脉愤张”是个成语,本义是血液流动突然加快,以致血管膨胀,青筋鼓起。现多用来形容激动、亢奋、激情。在《汉语大词典》中,“货”只有一个读音,有人说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其实是一种误传。这个字有两个意思:①扩张突起;②激奋。而完整的“血脉偾张”这个词,应该是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夫金石烈,益以火力,亢阳鼓盪,血脉愤张故筋力似倍加强壮。”从典籍这样来看,“血脉愤张”应该是最正统正确的写法。 那么,另外一个写法“血脉贲张”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查阅字典发现,在现代汉语中,“贲”这个字有两个读音:1.(ben):(①通“奔”,急走;逃亡;②今名膈膜或横膈膜,膈的古称,如:贲门(中医指胃上端的开口)。2.(bi):文飾,装饰得很好:临(贵宾盛装来临)。这样看来的话,似乎和“血脉贲张”的“贲”的“激愤、昂扬的”的意思没有关联。这也就不难解释,風然写作“责”的“血脉贲张”一词虽然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在各种成语词典或权威的字典中,却很少见到“血脉贲张”这种写法。 既然这样,是否我们就可以斩钉截铁地说,“血脉贲张”是个错误写法呢?如果我们追本溯源一下,就会发现,在古汉语大家王力先生编纂的《古汉语字典》中,对于这个“贲”字的解释:责:通“偾”(fen)、覆败。也就是说,“愤”和“贲”在古代应该是通假字。不过,有一个问题在于,它们可作为通假字的意思是“覆败”的意思,和“血脉偾张”"并没有多少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认为:“血脉贲(ben)张”是在后世传播的过程中的一种误读或误写,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在生活中和各种语料库中,“血脉贲张”的使用数量确实是远远大于“血脉贲张”的。甚至连新华社的报道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周杰伦与梁小龙一样留着长发,只是前者相貌俊逸,而后者是个脸有横肉的黑胖子,自然成不了当今少男少女的偶像,但若千年前,梁小龙的崇拜者,绝不比周杰伦的少。不同的是,周杰伦让年轻人迷醉,而梁小龙当年让人血脉贲张。”一一新华社2002年3月份新闻报道 总的来说,《朗读者》里的字幕“血脉偾张”和董卿的读音(fen)是对的,规范的这个词应该读作写作“血脉偾(fen)张”,通俗常见的用法是“血脉贲(ben)张”,张国立念的“血脉(pen)张”和“血脉喷张”等写法则都是不正确的。 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字的读音嘛,意思能理解不就得了,何必这么较真,有意思么?这种想法想必不少同学是赞同的,再加上现在江苏高考也取消了语音题的考查,更让不少人觉得纠正读音是一件无足轻重、螳臂当车的事情。 的确,语言是灵活的,我们汉民族的语言能够到现在依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我们善于吸纳和接受各种各样的变化。一潭死水,拒绝外来新鲜血液注入的语言注定是短命的。更何况,语言的“规范”和“正确”的标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早年“呆板”这个词的第一个字读作ai,第一声,但是大部分人都对其进行误读之后,《现代汉语词典》也就理成章地将这个字的读音改成了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的dai,第一声。 但是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独有的一套语音用法用字来表达的话,想必偌大的中国一定会不断制造出新的用语来吧?哪怕是有普通话规范的今天,网络新词也在不断地产生。试问大家看到“壕”字第一反应是底部安有竹刺的沟还是“土豪”?想必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后者吧?如果没有规范,渐渐的,可能就没有人知道“壕”的本意了。说得夸张一些,至会分裂出请多语言。想在年轻人中间流传的火星文吧、如果我们不努力地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规范汉语,是不是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一些不知所云的火星文会逐渐代替正统的汉语?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指定并推广普通话、规范字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文化的延续、正常的交流。尤其是对于央视春晚和《朗读者》这样的以“读书”为内容、“朗读”为形式的节目,主持人和朗读者做好严谨的文字功课是必需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de177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