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职位称呼语看女性性别标记 作者: 于羽 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7期 内容摘要:标记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性别标记是指在性别方面具有区别作用的词语或构词成分,如“女”字旁和前缀“女”。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职位称呼语中的女性性别标记现象,并从文化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分析其中是否带有性别歧视的成分。 关键词:性别标记 女性 不对称性 英文职业名称actor和actress,waiter和waitress,host和hostess,poet和poetess等词中,都有“-er”、“-or”、“-ess”等词缀标记职务的性别。汉语缺乏词形变化,但往往也可以在职位称呼语前加注词缀“男”、“女”。而且一般来说,有标记的词汇是反常的、后出的,而无标记是常态的、先在的。本文拟从汉语中职位称呼语出发,探究前缀女性性别标记的现象。 一.性别标记的不对称性 现代社会中,男性大都充当一些主要的社会角色,担任较为重要的职务,大到一个国家的总统、总理,小到一家公司的老板、经理,一所高校的教授、导师等等;而女性似乎较少涉足这些领域。 社会分工的不同体现在语言上,即一些表示职位的称呼语需要专门为女性加注性别标记,男性则加注零标记。因此,“总统”、“总理”、“老板”、“教授”等一般都默认为男性;女性担任这类职务则显得异于常规,需要在这些头衔前面加注“女”字,称为“女总统”、“女总理”、“女老板”、“女教授”等。这就构成了汉语词汇中性别标记的不对称性。 二.零标记的男性性别指向 本无性别标记或本无必要加注性别标记的词语,有时候会因为该词语常用于某种性别的群体而染上性别色彩,即被强制性地加注性别标记,如指女性诗词作家的“女诗人”、“女词人”。同时,零标记词语的性别指向得以强化,当“女诗人”、“女词人”稳定地使用起来以后,又反过来对“诗人”、“词人”的性别指向起到一种强化的作用,即零标记的男性性别指向。 再比如,因为“女流氓”、“女混混”越来越广泛地得以使用,使得不加标记的“流氓”、“混混”的男性性别指向进一步强化,即零标记的统一默认为男性。 相反地,比如“空乘”。客机上的乘务员因多由女性担任,因此“空乘”一词多指女性,男性担任乘务员则需要加注性别标记为“男空乘”,“男空乘”的出现,更使“空乘”的女性所指进一步强化。当然,这种零标记的女性性别指向的例子相对比较少见。 三.性别标记的不对称的原因 之所以会产生性别标记不对称的现象,有人认为其根源在于对女性的歧视。一些女性术语中隐藏着消极的含义,男性术语中隐藏着积极的含义。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折射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传统。 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可能导致其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种种因素最终决定了男性和女性在工作种类、工作岗位上的分工的不同。护士、幼教、秘书、保姆等技术含量较低、但往往需要投注一些情感因素的社会角色,大多由女性担任;而像上文所列举的总统、总理、老板、经理、教授、导师等,或运筹帷幄,或身居高位,或学识渊博,广大女性很少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这类工作中,相比之下男性更加适合。 一些“女”旁字往往表示某种贬义,如奸、娼、妄、妒等等,这多少都带有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也有学者指出,表示女性担任的职务专门加前缀“女”也是一种性别歧视。性别标记语潜在表达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体验和认知而产生的强烈的性别歧视的心理,而其参照语自然是男性语言。 对此,K·米利特在《性的政治》中写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父权制的社会,意味着妇女与男子之间不平等的特殊形式的历史构成,形成了男性主导的社会客观事实。无论在军事、工业、技术、高等教育、科学、政治机构和财政领域,一句话,这个社会所有通向权力的途径,大都在男性的掌握之中。尽管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在性别歧视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和进步。然而,经年累积的语言陈习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的。 于玥,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eb4925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