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功利主义下“失真的”公民 作者:祁子煜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5年第01期 【摘 要】公民教育必须从学校教育寻找突破口,革新实施德育教育的理念,重新构建以“爱”为核心的关怀德育教育,从而培育出不仅具备德育理论知识的公民,更是拥有德育信仰的自律公民。 【关键词】功利主义 ; ;公民教育 一、现代学校与功利主义 从古至今,中国是一个社会本位的国家。哪怕是今天,教育体系从上至下都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教育还是要在依据社会本位去塑造“社会需要”人的前提下开展个性教育。德育在这样的宏观大环境下,也难以幸免地带上功利性色彩。具体表现有功利主义德育功能观、功利主义德育目的观、功利主义德育课程观等等。功利主义现象就如多米诺效应一般,牵一发而动全身,滋生到教育的摇篮——现代学校中。 当学校打着“重视德育教育”的幌子,实际不作为时,咱们的一线教师们也沦陷了。虽然学校德育课被主课挤占的情况不再多见,但我们的教师早已忘记德育课的本质。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每学期的课时任务,为了一纸成绩,只负责把书本上的德育理论知识教给学生。 二、“失真的公民”和幸福感的丧失 首先,“失真的公民”总是以利己思维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他们总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常常忽视别人的感受,他人在其眼里往往是作为助其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和手段。所以他们总是很难处理好自己和他人和集体的关系,虽然是以自己为中心,但有些时候不得不顾及其他,这往往也会让他们很矛盾。学校自然而然成为他们进行激烈的个人竞争和利益争夺的场所,而不是共同学习和一同成长的场所。 其次,“失真的公民”对周遭的人总是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因为每当遇到问题或事情,这类人总是以自己的思考模式去假想他人。因为他们自己做任何事的目的性很强、很自我,所以在他们看来别人思考做事的出发点也是自己,于是合作交流变少。 再次,“失真的公民”总是希望在达成自己目的的前提下,不让他人洞察到自己的私心。既要在众人面前营造出一副完美、受人尊敬的形象,同时也要让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谁也不知道谁的话是真还是假,可能他在表示赞同你意见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持相反意见的。 最终,在自私、功利和虚伪的矛盾心理状态下,“失真的公民”很难真正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总想着人人为我,却将我为人人弃之一边。这种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a8b08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