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产生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它是中国诗歌文学的光辉起点,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和文明发达最早的标志。它的出现,对中国文学优良传统,以及中国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诗经》源于周代的采诗制度。乐官将采集自民间的歌谣加以整理,配好音律,演唱给天子听,使其了解下情。由此《诗经》结集,并按照乐调的不同以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分类。风,是指当时各诸侯国地方的土乐;雅,是当时周天子都城附近的乐曲;颂,是古代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曲。由于年代久远,多集体创作,《诗经》绝大部分作者已不可考,部分版本已失传,现存的是汉代学者毛公批注的版本。 《诗经》包括了五百多年间不同作者、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作品,可以分为史诗、祭祀诗、宴饮诗、政治诗、农事诗、行役诗、思妇诗、爱情诗、婚姻诗和亲情诗等多个类型。《生民》等五篇史诗,完整地勾画出了周人发祥、创业和建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第一页;《三颂》等用于王朝祭祀的祭祀诗,氛围肃穆庄重,透露出对宗族兴旺、国力强盛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宴饮诗是举行宴饮之际所歌唱的诗,它既写酒食的丰盛,更表达了宾主间的尊卑长幼,实际是在强化宗法血缘关系,巩固邦国;西周末年,政治动荡,一些批评国政、讽谏国君的政治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周代是农业社会,农事诗反映了人民从事农业活动的情景,再现了人们热爱自然、勤劳朴实的性格,充满了乡土气息;每逢人们远离故土的时候,思念之曲就产生了,行役诗反映了行役者的苦难遭遇和悲切心境,思妇诗表达了思妇对远行丈夫的爱慕和思念;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或写相思之苦,或写新婚之欣喜,或写妇女被丈夫欺凌和遗弃的悲剧,有不少优秀之作;亲情诗反映了父母孝敬,夫妻恩笃和骨肉情深的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美好、善良的伦理观念。 《诗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它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是中国古代四言诗的滥觞和代表;它在篇章结构上注重回环复沓,有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它用词丰富,表达准确,善用重言叠字词和双声叠韵词,语言富于音乐美;它所采用韵律方式和谐自然,对后代诗歌韵律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前人将《诗经》的表现手法概括为赋(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比(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比况)、兴(借用他物或风景引出所歌之事),它们不仅可以说明《诗经》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中国诗歌传统艺术手法的特点。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二千多年前的一部古老诗集,具有首创性的具体影响。它蕴含的伟大现实主义精神,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题材和主题的开创,在赋、比、兴艺术手法方面的使用,质朴中深藏魅力的艺术风格,对中国后世诸多艺术门类起到至深至巨的影响。它实际上也是一部中国古文化的百科全书,是研究中华文化和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的渊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e42c5f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