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时间:2022-11-11 19:1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即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

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吗,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德情操。

2、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3、仁德之人,既是正直理智之人,又是有血有肉之人,更是是非分明之人。有血有肉的人,更加懂得爱恨情仇;正直理智之人,必须是明辨是非之人。因此,应该修养以“仁”为核心的内在品格,克服偏私之见,正确公正地判断他人。有仁者能公正无私地去喜爱人、憎恶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恰到好处,这是孔子立身处世的信条。人如果不能公正地去爱人,善恶不分,不能算仁者。“仁”在孔子心中,不仅包括“爱人”,而且还包括“恨人”。爱恨之情乃人之常情,但未必每一个人都清楚和明白爱恨的根本原因。爱一个人,一定要明白他的可爱之处,恨一个人,同样要清楚他为什么可恨。只有从本质上了解一个人后产生的爱恨情仇才符合道理,才不会导致错误的后果。所以孔子强调要从仁德出发,这样产生的爱或恨才谈得上“明白无误”、“真真切切”。

4、自洽的解读就是:“只有仁者才能喜欢别人、讨厌别人。如果还没成为仁者但决心追求仁道的,(先)不要讨厌别人。” 5. 这种区别对待,是因为仁者足够强大,所以好恶均可,不动如山;而“志于仁者”尚需修炼,在修炼阶段应坚持基本功,即“好人”,毕竟“仁者,人也。”通过喜欢别人、关注别人的优点、积极看待和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比上不足的自省中来提升自己,避免讨厌别人、盯着别人的缺点、在比下有余的自满中停滞不前。 5、财多为富,是人的生活保障和必须,属于物质层面;位高为贵,是人在人群中的位置和层级的体现,属于精神层面。相对于贫和贱,从传统意义或者现实意义来说,当然是“财多位高”更有生存保障,所谓更有存在感和价值。追求富贵,摆脱贫贱,应该是人的正常追求,也是人群大众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富贵和贫贱,是人所处的环境,是一种生活状态,有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很多是先天因素就形成的。君子在面对富贵和贫贱的时候,就是面对一种状态和环境,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其发生改变,可以看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但不应是全部价值和意义所在。尤其是在追求富贵和摆脱贫贱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仁”,那就一定是错误的。背道而驰,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和核心,不会为人群大众所接受,即使短暂拥有,最终也会失去。 6、尽心尽力去做,孔子之仁重在行。仁在心,也在行。心里有,行动也有,两者协调一致,方可成仁。中庸《》力行近乎仁。

7、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没有具体变现的时候,不好分别和难判断。只有在具体时间中,才能检验和判断。过,就是一种有差异性的具体行为表现。首先看会有什么过错,其次看态度以及改正弥补的措施,最后看从事件中学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8、人的一生漫长而又短暂,漫长是相对于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9、道不同不相为谋。 10 尧舜


14、岗位有高有低。职责有大有小,修身在我,对于个人来说,有立、有位、则需天时地利人和,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应该努力做好什么,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做好自己,不回避职位,也不强求职位。

15、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先行后言,沉稳厚重,先言后行,勇敢热情,言行一致,恰如其分,只行不言,天道圣人,只言不行,世道俗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e90172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