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假设理论

时间:2023-05-04 21:28: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性假设理论

电子信息工程 孟丙寅 09L0701110

在人类思想史上人性一直是哲学家、理学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自古就有善论性恶论之争,古希腊哲学家也对人性进行广泛讨论,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人类对人性研究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

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雪恩(E·H·Schein)于1965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又称“实利人”或“惟利人”假设。这种理论产生于早期科学管理时期,其理论来源是西方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即认为人性是懒惰的,干工作都只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满足自己的私利。因此,管理上主张用金钱等经济因素去刺激人们的积极性,用强制性的严厉惩罚去处理消极怠工者,即把奖惩建议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经济人”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D·Mogregov),他于1960年在其《企业的人性问题》中,将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指导依据的管理理论概括为X理论,并认为它是一种错误理论。泰勒(F·W·Tayzor)是以X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典型代表,以严格控制和严密监督为根本特征,只考虑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毫不关心工人的心理需要和思想感性。 (二)“社会人”假设

这种理论源于“霍桑实验”及其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的概念也是由该实验主持者梅约提出。这种假设认为,人是社会人,人们的社会性需要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职工的士气、群体心理等对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因而在管理上要实行“参与管理”,要重视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关心职工,协调好人际关系,实行集体奖励制度等。 (三)“自动人”假设

即“自我实现人”假设,这一概念是最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尔后,麦格戈提出了以“自动人”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的管理理论,给予“X理论”相反的“Y理论”,他明确否定“X理论”,而肯定“Y理论”。“自动人”假设认为,人是自主的,勤奋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只要能满足这一需要,个体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人的潜能得以表现和发展,人才会有最大的满足。因此,管理上应创设良好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以促进职工的自我实现,即潜能的发挥,强调通过工作本身的因素,即运用内在激励因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四)“复杂人”假设

这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雪恩、摩尔斯(J·J·Morse)和洛斯奇(J·W·Lorsch)等。该理论认为,无论是“经纪人”、“社会人”,或者“自动人”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合于一切人。因为,一个现实的人,其心理与行为是很复杂的,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人不但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和潜能,而且就个人而言,其需要与潜能,也随年龄的增长、知识能力的提高、角色与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能把人视为某种单纯的人,实际上存在的是一种具体的“复杂人”。依据这一理论,便提出了管理上的“超Y理论”,即权变理论。它认为,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应该依据组织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提出了管理人的X-Y理论。1960年,他发表了《企业中人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系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该书被专家们奉为行为科学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人性假设内容 人性假设:X理论 vs. Y理论

传统观点(X理论)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回避责任、没有抱负等。 新观点(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X理论完全依赖对人的行为的外部控制,而Y理论则重视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这种差别就是把人作为孩子来看待还是作为成年人来对待

一、性恶论——X理论

一般认为,性恶论由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出,继而为法家代表韩非所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有其深远影响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人都有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本性,人性就是目好色, 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里好愉佚 性恶论和义利观是相联系的,它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意义。无独有偶,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是建立在恶论基础上。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就是认为人性是恶的,因而必须采取全过程的控制方法。现代性恶论即是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1957)一书中提出的“X理论 它是对西方传统人性假设——理性经济人的概括。X理论认为,一般人天性厌恶、回避工作; 对大多数人必须运用强迫、控制、督促及惩罚,才能驱使他们努力于组织目标的达成;一般人宁愿被领导,而避免担负责任。这与中国古代的性恶论有着极为相似的一面。

二、性善论——Y理论

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而在西方,在X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胡萝卜加大棒管理在西方风行一段时期即遭到多方的诘难与批判。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是将人类病态行为误为常态, 倒果为因,因而提出与之相对的Y理论。假设认为, 一般人的天性并非好逸恶劳,人对于工作的喜恶视工作的情况对他是一种满足抑或一种处罚而定;外在的控制和惩罚不是唯一使人朝向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方法,人对自己所承诺的目标可以作自我控制与努力;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动担负责任的;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的想象力、创造力,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外界的原因只是部分地得到发挥。Y 理论与性善论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肯定人性本质上是善良美好的,并把管理工作寄望于人们的精神追求与满足。这一理论是对管理中专制关系的极大冲击,它对于科学管理只重视物的管理而轻忽人的管理是一次极大的补充,从而使管理科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给管理实践以新的启迪。

三、人性可塑论——Y理论

孟荀对于人性的不同假设,其实只是对于人性不同层面的把握。以我们今人的观点观之,所谓人性乃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既包括人之所以生存的自然属性,也包括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属性。孟子强调了后一点,因而言性善;荀子、韩非则突出了前一点,因而言性恶其实中国古代管理人性论的最大特点,就是认为管理不仅是对于人性的适应过程,而且是对于人性的塑造过程,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可塑论,孔子是这一理论的首倡代表,他指出,相近也, 习相远也16〕。告子承继这一思想,认为人性是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 其或善或恶的分化完全取决于人的后天行为,性犹湍水,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因此性无善无不善

人性是复杂的,绝不可简单地用性善或性恶来解释, 也不能只用X理论(经济人)或Y理论(社会人)来解释。人性可塑论——Y理论这种人性假设认为人之善恶有别,不可一概而论。因此,世上也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利用经济激励的方法当然可以调动一部分人的积极性,但是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要调动他们的积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87700002020740be1e9b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