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自主学习意识形成例谈 作者:张刚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0期 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应当逐步养成一种不待教师教而自学的精神,这种精神即可谓之为自主学习意识,其对于学生的未来语文能力发展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数十篇经典诗词作品,自主学习难度很大,突破了学生这方面的障碍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可谓居功至伟的一件事。现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创作的《过故人庄》一诗为例具体探讨辅助学生形成古诗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一、形成自主意识辅助的整体规划 初中生接触古诗词的数量还不是特别多,基础往往比较薄弱,所以易于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朗读古诗时停顿的位置不够准确,对于诗中之意、诗中之境没有深入的体会,并不晓得作品真正好在哪里等等。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考虑制订与之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即可以使学生对本诗大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为领悟本诗意境提供一种可能性,可以要求学生对本诗的节奏规律进行判别,判别过程要逐渐脱离教师的指导,以更强的自主性按照句意进行判断,还可以使学生初步接受古诗意境的熏陶,并渐次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得到文化修养方面的培养。比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绝大多数经典诗词作品都会出现一些生字、生词,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态度加以应对。比如在《过故人庄》一诗的学习中,学生便需要查阅下述单字的读音:黍、郭、轩等。总的说来,形成自主意识辅助的整体规划,即应当在课堂上形成一个明确的目标,此目标对于教师而言是可能达成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则是自主意识的应用方向。只有整体规划下的目标变得更加明确了,学生才能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向学生提供利于自主意识发展的诗作背景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初中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古典诗词作品的自主学习,然而这种自主学习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学生已经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基本资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更加理想的自主学习效果,反之,如果在懵懂的状态下直接面对作品文本,则极容易发生误解和区解。为此,教师应当首先给学生讲解与诗作、作者有关的知识,讲解可以尽量详细一些、有趣一些,以符合初中生对于知识的期待。比如在学习《过故人庄》这首诗之前,教师即需要对《过故人庄》一诗与作者孟浩然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孟浩然长年隐居在故乡襄阳,在鹿门山一心向学,期望可以凭此进入仕途。他曾经创作“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以及“安能守固穷”等句子,可见其具有十分远大的政治抱负。后来孟浩然离开故乡去京师应考,没有考中,重新回到襄阳。这次失意给孟浩然造成比较大的打击,之后便一直在故乡终老。这次所学习到的《过故人庄》一诗写于作者在长安应考失意,重新返回到故乡以后。当学生了解到这样的背景之后,定然对《过故人庄》这首诗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认识到此时作者既然对仕途已经不再抱有希望,则其寄心于田园归隐的心情将变得无比真切。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将明确意识到:《过故人庄》对于田园生活的描写,是作者晚年生活与心境的写照,是李白诗中所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孟浩然真实写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以自主意识对待本诗的字句、意境、思想等也将变得更加容易。 三、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具体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凭借主观意识独立完成相应的基本学习任务,如诗作的初步阅读、生字生词的查询注音等。对于《过故人庄》这首诗来说,自主学习氛围主要针对文章里面所用到的动词,借助自主查阅或者小组协作的办法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cf6c51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