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 作者:孟凡瑞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9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在初中阶段的推行,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做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史为鉴,用经典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他们能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以史为鉴;经典讲述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69-02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历史学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发挥经典的作用,以史为鉴,提供多样化的历史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提升核心素养。 一、以史为鉴,营造良好历史学习氛围 初中历史知识结构可以分为线索和知识两大部分。历史作为一门纯理论的学科,线索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凸显线索的积极作用,通过以史为鉴的教学,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课堂一开始,我会向学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以此为线索完成教学导入任务。然后花费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虎门销烟的细节及其代表的意义向学生具体阐述,让他们了解当时鸦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害。学生被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所感染,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这时可鼓励他们以此为鉴,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接着我要求学生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为出发点,结合教材进一步探究鸦片战争给清政府和世界带来的影响。在林则徐爱国精神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会主动挖掘知识点,并且会用合理的方式将其串联起来,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也重新认识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变迁中发挥的作用。 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线索,使得下阶段的探究具有目的性,也让学生重新认识了历史的本质,全面提升了核心素养。 二、以史为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初中历史教材只讲述了世界发展长河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十分必要。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入经典,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观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我先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中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接着我着重讲述戊戌变法给近代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被谭嗣同的舍生取义所感动,顺着学生历史思维发散方向,及时提出任务: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由于两个知识点联系密切,所以有效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被革命人物的精神所震撼,慢慢理解了他们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了加深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学生还会更加积极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相关内容的拓展上,如阅读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合集》、王国维的《静安文集》等,在历史鉴赏和经典赏析的过程中完善近代史知识框架。 学生要以历史人物为榜样,通过阅读经典的方式吸取对自身核心素养发展有益的内容,一步步在自主学习初中历史的过程中完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 三、以史为鉴,培养质疑创新意识 质疑和创新两者相辅相成,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通过人物、史料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传承经典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经典作为提升核心素养的不竭动力。 例如,在教学《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这个单元时,我借助史料来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意识。首先,我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单独拿出来,向学生讲解,并且提出问题:是什么因素促使商鞅完成变法,为秦朝统一六国打好基础?然后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变法是从商鞅质疑社会制度,质疑贵族特权开始的,变法成功的基础则是商鞅创新能力的发挥,他对制度和规范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调整,使得秦朝社会构架发生改变,从而全面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接着我鼓励学生以六国为参考挖掘朝代更替和社会变革的本质,让他们发现故步自封、缺乏创新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通过这些史料的展示,我引导学生明确培养质疑和创新意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培养质疑技巧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意识离不开史料和经典的帮助。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运用史料和经典,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从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四、以史为鉴,养成爱国主义情怀 在现代,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养成变得越发重要,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史料和经典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有效完成爱国情怀培养任务。 例如,在教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我利用现有资源完成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目标。我先带着学生一起观看了当下受到广泛关注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的片段,让学生初步产生民族自豪感,为下阶段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接着我从“改革开放”的讲解开始,通过史料的展示逐步延伸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具体阐述上。由于之前视频的铺垫,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与视频内容一一对应,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了立体场景,成功被现代中国的发展速度所震惊。然后我要求学生走上讲台,讲述家乡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学生通过家乡昨天和今天的对比,对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巨大影响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国家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也被全面激发,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最后,我对本堂课的教学再次升华,让学生思考未来如何为中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从而帮助学生升华爱国情怀,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学生爱国情怀的成功养成,有效体现了以史为鉴、传承经典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五、以史为鉴,优化课外拓展技巧 历史源于社会变迁和世界发展,历史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不能将视野局限在课堂中,要适当延伸,通过课外拓展技巧的使用,在史料鉴赏和经典欣赏的过程中丰富历史储备,完善核心素养。 例如,在完成了《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的教学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学习任务:选择明清时期的一本经典著作或一首诗,在此基础上分析明清文化的特点,下堂课分享心得。本次历史拓展活动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是没有经历过的,在以往,课堂教学完结之后,学生不会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相关内容的探究上。这次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拓展任务,如图书馆借阅书籍、网络素材收集等。在经典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对明清文化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能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也会针对学生课外拓展的表现给出专业评价。同时在史料和经典的影响下,他们能及时发现自身在课外拓展技巧上存在的缺陷,并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了核心素养。 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提升核心素养的途径,让学生更加明确经典赏析对自身未来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进而帮助教师更轻松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要以史为鉴,通过多种方式完成经典传承任务,使学生打破对历史的刻板观念,通过高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完成全面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袁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e7c42d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34.html